30/05/2017
一場假得離譜的拍賣
我跟何太Susan Chen認識於90年代初,但一直不太熟絡,大家只是偶爾做一點買賣,大部份是高古瓷。她生前甚少逛荷里活道,我亦未曾在其他行家的店鋪遇到她。我一直嘀咕,她很少跟荷里活道的行家做生意,也不去拍賣會買貨,她的貨來自何處?我後來才知道,她常去澳門跟大圈仔做生意,買進的大部份是出土文物,如古代青銅器、古玉、高古瓷、唐三彩等等。
90年代大部份香港行家的貨源均來自廣州或澳門,幾乎全是出土文物,上環永吉街誠利商場是主要的集散地。那些年誠利商場一片興旺、龍蛇混集,眼光好的行家很容易買到好貨賺大錢,眼光差的買一件虧本一件是平常事。
那是一個講真功夫、考眼界的年代,不似現在遍地贗品,賣的是噱頭、故事、傳承。
2016年4月,香港邦瀚斯2016春季拍賣「溫玉物華──思源堂藏中國玉器」專場,創出一億七千多萬港元的總成交額。這場拍賣之後,很多行家,尤其是買賣古玉的行家,提出了諸多質疑,批評拍品假得離譜。
「溫玉物華──思源堂藏中國玉器」專場,拍品共73件,從新石器時代至漢、宋、明、清時期的古玉,最終63件成交,5件超過千萬港元,27件超過百萬港元,數件以超估價幾十倍的價格成交。
其中一件高10.4厘米的東漢玉雕說唱舞人玉雕立件以3,148萬港元成交;兩件估價僅為二三十萬港元的5.5厘米和8.7厘米的青玉雕辟邪分別以2,476萬港元和2,196萬港元成交,令人張口結舌。
「思源堂」主人何安達Anthony Hardy是Susan Chen生前的丈夫,我跟他從未謀面,亦未見過他的藏品,更不知他原來是一位收藏家!
「溫玉物華──思源堂藏中國玉器」的部分拍品曾於2006年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舉辦的「馳騁古今:中國藝術的摹仿與創新」中展出,並收錄在《中國藝術的摹仿與創新》一書中。
2014年12月,Susan Chen因病在養和醫院去世,傾其一生收藏的奉文堂藏品交由其夫何安達打理,後來陸續在香港佳士得、中國嘉德拍賣行上拍,令到何安達發了大財。
一個收藏家的藏品曾經於著名學府的美術博物館展覽,其中一個無可否認的目的是製造一個傳承provenance,有利於藏品將來出售時能賣得好價錢。問題是,美術博物館的館長可能不是某類展品的專家,對展品的真假一無所知,這就讓擅於偷雞摸狗的收藏家有機可乘,為藏品製造一個傳承。
何安達的藏品,值得商榷的拍品太多,部份屬於中低檔次的贗品,與真品相差十萬八千里遠,只比嚤囉街地攤貨色的水平高一點。如此中低檔次的贗品也能賣,更可以天價拍出,怪不得一個女行家林X妹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天天跟出跟入,不知是想分一杯羮,還是希望何安達親身傳授她一招半式,好讓她將來也弄一個拍賣專場,拍賣她的泥頭?
現在的高仿古玉,要灰有灰,要玻璃光有玻璃光,要沁有沁,要造型有造型,要刻工有刻工,一般人根本很難分辨真假,更何況那些躱在書房裡看書、看電子顯微鏡微觀圖搞收藏的所謂收藏家。
邦瀚斯「溫玉物華──思源堂藏中國玉器」專場的拍品,尤其是上圖三件以天價拍出的拍品,要玻璃光沒玻璃光,要沁沒沁,要造型只見古怪造型,要刻工卻見臆造的刻工,玉材本身是近一、二十年才出現的青海料,誰會花大價錢買一件只值一千幾百港元的拍品?我相信讀者不用我明言,也猜得到是某國人罷?
幾年前一個本地行家跟我說強國的藏友、行家現在買東西,根本不是見貨買貨,而是不理真假、只看名氣、傳承買貨。我初時不信,現在想想也不無道理。
這幾年出現於拍場的大新活、開門假,買家清一色是強國人。我不禁好奇,他們以天價買回來的大新活、開門假,究竟是據為己有,還是拿來當融資的抵押品,抑或用來做貨,求善價而沽?
戈培爾說:謊言說上千遍便成真理;我說:贗品拍了幾次便成真品!
【你點睇?】當局料聖誕新年期間逾1300萬人次出入境,較去年同期大增。你對本港聖誕新年市道是否有信心?會否出境旅遊?►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