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9/2014
價值投資法
上文提到108歲人瑞投資大師卡恩(Irving Kahn)將股神畢菲特師傅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提倡的「價值投資法」奉為圭臬,集中買入有潛質但股價被低估的股票,就是這樣在大蕭條、二戰、冷戰以至近年的金融海嘯中屹立不倒。
「價值投資法」的理論連牛頭角順嫂都明白,但如何付諸實行,將自己變成古董投資界的伯樂,發掘出有潛質但市價被低估的古董,卻是一件知易難行的事。
在古董市場,瓷、銅、竹、木、石、紙、布眾多範疇之中,那一個範疇的古董具備升值潛質,是資深收藏家和古董商亦看不透的一回事。
大部分收藏家只買「心頭好」,不大理會藏品將來會否升值,如瑞士的梅茵堂(Meiyintang Collection)以頂級明、清官窰瓷器揚名立萬;美國的亞瑟‧錫克勒(Arthur M. Sackler)以古代青銅器獨領風騷。
明 永樂 青花花卉紋圓罐
如何可以魚與熊掌,兩者兼得,又可以收藏「心頭好」,藏品又可以不斷升值?
一位香港行家在拍賣會賣動過手的假拍品換來一大堆崩崩爛爛的官窰瓷器,等待升值。我認為崩爛的官窰瓷器是「貧富不要」的貨,升值空間有限。
收藏家關善明十多二十年前已開風氣之先,密密收購被一般收藏家忽畧的古董,如晚清官窰瓷器、古代玉器、民國瓷器、古代玻璃、中國牙雕、中國雕塑、宋汝官哥定鈞珍品,奉行眾樂樂不如獨樂樂、眾人皆醒我獨醉主義。
他的藏品,一部分已出售,賺了幾個開。他用賺回來的錢,再補貼一些,將自家的藏品的質素不斷提升,將範圍不斷擴闊,他是收藏界其中一個英雄造時勢的人物,是一個充滿創新精神(innovative)的收藏家;眼中只有「$」符號的土豪劉益謙,就算買多幾隻成化雞缸杯,講到藝術修養、古董知識、在古董收藏界的地位,拍馬都追不上。
新進收藏家借鏡關善明的收藏之路,或多或少都有得益。
另一個「獨具慧眼」的投資者是一個猶大籍的英國古董商,他在「油畫界四大金剛」方力鈞、張曉剛、岳敏君、王廣義還是籍籍無聞的時候,已大量以雞碎的價錢,收購他們的油畫,之後夥拍國際性拍賣行催谷他們的作品,雙雙賺個不亦樂乎。
再有一個「伯樂」是瑞士收藏家烏利.希克(Uli Sigg),他同樣以雞碎的價錢,不問好醜,大量收購中國當代藝術品,最終以2,200萬瑞士法郎(約港幣1.77億元),將1,463件藏品以「部分捐贈、部分收購」方式,賣給香港西九文化區的M+藝術館。當「伯樂」遇上不識中國傳統藝術為何物的「大花筒」,開懷大笑的是「伯樂」,苦過弟弟的是香港的納稅人。
香港佳士得十多二十年前不斷吹捧國畫家范曾,獨家經營他的書畫作品,誰知後來被他反咬一口,被指拍賣他的假書畫作品,伯樂做不成,卻弄到一個灰頭土臉,可見伯樂之不易為。
老前輩教落,千祈千祈不要買「貧富不要」的貨,這類崩崩爛爛、品相不好的貨,窮人買不起,有錢人嫌質素差,買進之後除了割價求售,如上一篇文章提到的龍泉雙鳳耳瓶,別無他法。
每一個範疇都有精品,收藏家或投資者應追求獨一無二的精品。投資界老生常談的一句說話是「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籃子裏」(don’t put all eggs in one basket),我反其道而行,建議新進的古董收藏家和投資者,與其收藏一大堆垃圾,不如收藏一、兩件精品。
明 崇禎 青花花果紋圍棋罐
大國崛起之後,明、清官窰瓷器已被國內古董商炒至天價,梅茵堂亦已陸陸續續出貨離場,收藏家或投資者不宜高追,因為明、清官窰瓷器泡沫已經形成,除非有用不完的金錢。
中國人愛瓷器,一級的宋代瓷器和明、清兩代的民窰器,尤其是明永樂、宣德、成化、明末清初,尤其是康熙朝的瓷器,我認為還有很大的升值空間,讀者宜加留意。
編按: etnet財經‧生活網二十周年獨家呈獻《DIVA品味派》,將於9月25日華麗登場,為俊逸型男、知性淑女精心打造本地唯一潮拜頻道。《古董投資秘笈 》專欄將移至《DIVA品味派》,進一步突出專欄風格。與此同時,《生活副刊》頻道亦將新裝上陣。
DIVA品味派 - 潮拜頻道 華麗登場
生活副刊 - 全方位頻道 著地生活由此起
敬請密切留意!
《說說心理話》 消費能獲取快樂?買不起,不如花光錢錢$$?「習得性無助」有何影響?一起看看正確理財觀念。►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