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2/2014
品味這回事
那一年,摩士先生告許我他將會在中環交易廣場大堂擧辨一個個人石雕、陶俑展覽,叫我無論如何在展覽前一天去看看,給一些意見。
摩士先生是蘇格蘭人,是MBE, 是英資置地公司的高層,一生熱愛中國文化、文物,最喜歡收藏石雕、陶俑,收藏品超過一百件,可以說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石雕收藏家。
六世紀灰沙岩佛頭
我初初入行時,甚麼都只是略懂皮毛,亦不知道將來的道路應該怎樣走,連一個熟客都沒有。摩士先生卻跟我一見如故,漸漸成為忘年交。毎一個星期六,他總是帶他的外籍、華籍朋友到我的小店,介紹給我認識,叫他們跟我買東西,叫他們要多些支持我。
展覽前一天,食完午飯後我徒歩走去交易廣場,摩士先生跟我互相問好之後,便帶我在展場逛了一圈。展品大部份是石雕,主要是北魏、北齊、唐代的佛頭,只有幾支漢代陶俑。
“They are real, huh?” 摩士先生失驚無神他問。
“You ask me, you are the expert?”我本能地回答。
“I hope they are.” 摩士先生一面說一面走開招呼另外一個朋友。
我看時間還早便仔細欣賞摩士先生的收藏,看完之後,我的心不禁充滿疑惑。
隋朝貼金立佛像
兩年之後,摩士先生約我到中環香港會食午飯。進香港會食午飯要打領呔穿外套,又不淮用手提電話,又要注重餐桌禮儀,並不是我這種粗人應該去的地方,但無奈摩士先生盛意拳拳,不去更加失禮。
去到香港會,摩士先生已在大門等候。我尾隨他上樓梯時,他不斷指給我看他借給香港會作裝飾用的石雕藏品。他說過一、兩年會回到愛丁堡定居,不想將十個貨櫃箱也裝不完的石雕帶回去,問我可不可代為出售。
摩士先生有恩於我,他的藏品量大但質素低,有一部分甚至是現代仿製品而他自己不知道。這類石雕基本上市場狹窄,能賣的價錢也不會高,要成功出手實在存在一個很高的難度。想到此,我只能唯唯諾諾。兩年前看他的展覽,我已經心存疑惑。收藏藝術品應該重質不重量,質高而量大,全世界的私人收藏,數得出的有Arthur M. Sackler的古青銅器收藏、梅筃堂的瓷器收藏、葉義醫生的明清傢具收藏。
藏品量大而質低,以我勢力的眼光看,它的主人只能稱為「收藏家」(collector),而不能被稱為「鑑賞家」(connoisseur),「收藏家」和「鑑賞家」兩者之間其實有很大的分別。「鑑賞家」可以同時是「收藏家」。藏品量大而質低的「收藏家」並不能稱為「鑑賞家」,主要原因是因為藏品質素低的,顯示出它的主人沒有品味,而這種低品味反影在他的藏品身上。
幾年之後,摩士先生回到愛丁堡定居,他的藏品的一部分亦陸陸續續運回蘇格蘭,部分存放在倉庫裏封塵。我常常以未能替他出售藏品引為平生憾事。
認識蔡大導已經十多二十年,但甚少來往。他的陶器藏品最近在生果日報公諸於世。十多年前,他和太太常常在荷里活道捜購陶器。敞店的陶器他看得多,但從來只看不買,原因是嫌貴。但他卻喜歡在賣垃圾的店舖轉來轉去,不停地以幾千元一隻的價錢收購改裝的唐代加彩打馬球俑。當年一隻原裝,沒有將直腿改為提腿的唐代加彩打馬球俑,最便宜亦要十多二十萬一隻。垃圾榮有蔡大導這個大主顧,每晚收舖後便躲在東街的倉庫,將唐代加彩人騎馬俑,改為四蹄起飛的打馬球俑,改個不亦樂乎。蔡大導貪便宜見一件買一件,除了養活了垃圾榮,自己亦成了古董收藏界的笑柄。
要成為出色的收藏家、鑑賞家,要多看書、要多參觀世上大博物館的藏品、多參加拍賣會的預展,在經濟能力範圍內買最好的貨品。如蔡大導一般,買到一屋都是垃圾,只會給人一種低品味的感覺。
品味這回事,不會是完全與生倶來的,還真的要靠後天培養。
《說說心理話》情緒反覆無常點算?一句「唔緊要」已經很大安慰!社工分享如何扭轉負面想法►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