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2013

「黑天鵝」告訴我們的是…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李怡

    李怡

    1936年生,1956年開始寫作及編輯生涯,至今逾50年,任《七十年代》(後改名《九十年代》)總編輯28年。50多年來不間斷地在報刊寫小品文和政論,編輯和寫作均秉持忠於自己、質疑權貴、就事論事、不怕獨持異見的原則。近年有《細味人生100篇》《閱讀人生100篇》《感悟人生100篇》三本新書。

    一分鐘閱讀

  《黑天鵝》一書的作者塔雷伯說,他寫這本書的靈感從二次大戰德軍的日記中來。

 

  塔雷伯讀二戰的歷史,發現大部分的歷史論述都提到二戰前有許多徵兆:歐陸態勢緊張、戰事一觸即發……。可是,在德軍日記上寫的全不是這麼回事,這些最原始的第一手日記顯示,那時他們並沒有發現任何事,歐洲人如常的過著生活,而戰爭,就這麼突然發生了。

 

  這提醒了我們:寫歷史會參雜太多事後的歸納分析,可是在事件發生前,究竟有誰真的發現了?真的能發現嗎?如果發現了,並做出相關措施,那所謂的重大歷史還會發生嗎?

 

  黑天鵝效應提出的要點有:

 

  1,罕見和不可能的事件出現的次數比人想得還要多。人的想法通常受限於其所見、所知,和設想來假設。但是,實際的情況比人認知的更複雜、更不可預知。

 

  2,極端事件發生時影響很大。例如911事件。互聯網及其各種影響,超乎預期。

 

  3,為甚麼人們往往忽略罕見的事件?部分原因是人類在大多數情況下是無知的:突發事件遠超出人們想像的範圍。所謂「我們知道」,在許多情況下都是幻覺,人類傾向於認為自己知道,卻缺乏一個穩固的基礎。蘇格拉底的名言是:「唯一我知道的事情,就是我一無所知」。這才是永遠真實的。

 

  4,專家的權威並不可靠,事實上,權威是可以扼殺實證經驗的。

 

  5,敘事謬誤:我們傾向於為了達到某一目的而創造圍繞事實的一個故事,但這故事其實並非真實存在的,人們相信它就有可能犯錯了。

 

  既然黑天鵝事件的發生是無法預計和衡量的,我們面對不確定,最佳策略並不是妄圖預測未來,而是努力打造從變動中獲益的能力。

 

「一分鐘閱讀」推介書籍

《黑天鵝效應》

作者: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

由  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

天地、商務、三聯及誠品有售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 (rthk.hk)。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青少年自殺率上升,如何分辨求助訊號?社工分享陪伴的重要性► 即睇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精選影片
Jazz Up Your New Year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