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03/10/2022

新加坡以「F1車速」輾過香港,躍升亞洲最大金融中心!我們還能拿甚麼跟人競爭?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Jimmy Leung

    Jimmy Leung

    私募基金負責人,擅長結合傳統經濟及互聯網、管理業務分別在倫敦、矽谷,香港。涉及房地產、互聯網及跨境電商等產業,與多國實業家、創業家、天使投資等擁有廣大的人脈。行事低調,口頭禪是最好你搵我唔到。

    改朝換代Digital

    本欄逢周一更新

  《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排名是全球最權威的領先金融中心競爭力對比排名,由英國智庫ZYen發布,每年3月和9月更新一次,對全球主要金融中心進行競爭力評估,並持續為政策研究和投資決策提供寶貴的參考依據。

 

  9月22日出版、第32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 32)排名新鮮出爐,新加坡喜提第三,而香港則跌至第四。

 

  本期全球金融中心排名顯示,紐約仍然牢牢坐穩全球No.1的位置,緊追其後的是英國倫敦和新加坡,其後依次為香港、三藩市、上海、洛杉磯、北京、深圳、巴黎。

 

(圖片由作者提供)

(圖片由作者提供)

 

  看這爭先恐後的追趕態勢,新加坡真是在全球金融中心爭奪戰殺出了一條血路,香港慘失亞洲金融中心的頭把交椅。

 

  而今年3月公布的第31期GFCI排名中,香港位居第三,新加坡第六。

 

  而根據近5年排名,新加坡大多時候咬在香港後面,緊追不放,你第三、我就第四,你第五、我就第六。在過去幾年新冠疫情期間,新加坡相對比較平穩的度過了疫情高峰期,如今也取消了大部分的防疫限制,有序進行各種業務上的往來,並高調宣布金融和商業方面的計劃。

 

(圖片由作者提供)

 

  在9月的新加坡,僅我們知道的,就有六七場和商業相關的大型會議將舉辦。除了募資方向的SuperReturn外,Mercer Global Investment Forums、Hubbis Investor Forum、Tech in Asia Conference ,AVCJ, Token 2049、DealstreetAsia主辦的亞洲 PEVC峰會也都將在9月舉辦,更有宏觀方向具有國際影響力的Milken Institue主辦的亞洲峰會,它們多維度了滿足了不同類型資產持有者和管理者的需求。

 

  9月15號,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發布了最新計劃:2025年前,平均每年都要新增3,000 至4,000個工作崗位。其中,金融業崗位增長的新增小目標:20,000個。

 

  而早前,在上一個5年計劃中,新加坡超額完成計劃,創造了逾20,000 個崗位,吸引了超過25.6億美元的金融科技投資。

 

  人才需求量之大,只靠新加坡本地人是無法全部填補的,這不就是在說:我們機會來了來了。

 

  各大投行強勢布局新加坡業務

 

  各大金融公司早就看准了新加坡的實力,火力全開布局,說新加坡遍地都是投行真是一點都不誇張。

 

  九大投行:Goldman Sachs、JP Morgan、Morgan Stanley、Credit Suisse等

  知名銀行:HSBC、Standard Chartered、DBS、OCBC、UOB等

  精品投行:Lazard、Rothschild等

 

  花旗集團總部位於紐約,是世界上最大的投資銀行及金融機構之一。而花旗集團在新加坡就有8,500多名員工,是最大的外國銀行僱主之一。

 

  錢在哪裏,資本的盛宴就在哪裏。

 

(圖片由作者提供)

 

  不少退休的企業大佬移民過去,現在新加坡有錢人太多了,富人投資、產業轉移和中產移民是新加坡熱的三個表現。今年AVCJ新加坡那場的擬邀名單。整整有三頁LP的名單,上面列滿了我們聽說過和沒聽說過的LP。還有一些名字,你單看名字完全猜不出來是哪個富豪的family office。

 

  比如,名單上只是簡單寫了一個姓氏Chou,但你根本就不知道背後到底是哪位富豪。

 

  新加坡搶錢的策略,並不是緊緊盯著傳統的Old Money,而是全方位包圍35歲以下的年青人。

 

  吳忌寒目前是新加坡的永久居民,在2020年的Forbes榜單中,他的身家為18億美元,是世界最大的加密貨幣採礦公司比特大陸的聯合創始人,也是比特小鹿集團的董事長。

 

(圖片由作者提供)

 

  比特小鹿也是加密貨幣的採礦公司,吳忌寒更是這一行業的領頭人之一,他最早翻譯了原始比特幣白皮書,是最早把比特幣介紹給早期挖掘者的宣傳者之一,又被稱為比特幣佈道者。

 

  我們除了監管及庸官還有甚麼?

 

  吐露港外的科技園裏本港的企業有多少?深圳的前海現在有一千多家香港的企業在那邊註冊,為甚麼它就沒有辦法在香港紮根?香港這座城市沒有實體經濟,它能夠走多遠?年輕人怎麼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

 

  九七年前李嘉誠的創業故事一直在激勵我們積極向上奮發。90年代TVB的影視劇裏面大量的情節都是窮小子如何出人頭地,不管你是周潤發、劉德華還是梁錦松、曾蔭權,基本上沒有一個是世家出來的,都要靠自己努力打拼。

 

  這是曾經的香港。

 

  香港現在早期前一百位富翁,40%是偷渡過來的,但是都在香港找到了機會,香港原來有的創造力在哪裏?香港的年輕人現在以及未來五年,我們拿甚麼跟新加坡的同齡人競爭?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

我要回應

你可能感興趣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精選影片
最緊要健康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