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18/03/2019

【海外置業】35歲擁有三套房不是夢!反中情緒加劇港人「資金移民」

  • Jimmy Leung

    Jimmy Leung

    私募基金負責人,擅長結合傳統經濟及互聯網、管理業務分別在倫敦、矽谷,香港。涉及房地產、互聯網及跨境電商等產業,與多國實業家、創業家、天使投資等擁有廣大的人脈。行事低調,口頭禪是最好你搵我唔到。

    改朝換代Digital

    本欄逢周一更新

  每天打開etnet.com.hk的app、各大財經報刊,出現得最多的就是海外物業、房地產的廣告。由歐洲、美加、日本、東南亞到澳紐,每日無之,而其中又以前宗主國英國樓佔多。

 

  脫歐之後,英鎊貶值,大量海外買家,尤其是華人買家的湧入,早就引起了英國政府的注意。2017年,倫敦市長Sadiq Khan發布了一個官方報告,深入調查海外買家在倫敦房產的投資行為。調查主要涉及以下問題:各國的海外買家占全部投資者的比例是多少?海外買家購買的房產,是不是還都空著?海外買家都買了甚麼價位的倫敦房產?

 

 

  調查資料顯示,從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倫敦房產項目總共收到118.83億英鎊的投資,其中的絕大多數,約109.57億英鎊的投資是來自海外,而海外對倫敦房產的投資占總投資的76%。據約克大學資料,海外買家之中,來自香港的買家所佔比例最大,為28%!

 

  海外買家在倫敦金絲雀碼頭購置的房產有一半已經出租出去了,一套閒置房都沒有,在東倫敦購買的房產,有70%到75%都已經出租出去,一套閒置房也沒有!研究資料顯示,海外買家購買的房產,閒置的數量少於1%,這些房產不是用來出租,便是用來自住。

 

  友人A小姐,現年35歲、任職公關公司總監,為了想增加收入,一直有當包租婆的夢想。從3年前開始看香港的房產,卻因價格太高、租金太低始終未果;2015年初,她和朋友去日本旅遊時,順便看房子,買下一間距離東京原宿車站只有3分鐘步程、200呎大的中古屋,總價955萬日圓,按當時匯價計算約港幣70萬元,租給日本人當Studio,每個月收取租金約港幣5000元,換算下來,扣掉税頊回報率約8%。

 

 

  有了日本經驗,A小姐又發現倫敦Zone 2,未來房價是值得期待的城市。因為新唐人街在附近,A小姐又買下一間約400呎、2房2廳、總價近250萬元的樓花。2018年底,已有人叫到300萬元,恰好有人想買她的房子,A小姐就以每298萬元出售,獲利約50萬元離場。

 

  這些在香港窮半生精力也買不起香港樓的85後、90後、95後就是目前海外物業、房地產的主消費群,而接觸他們的渠道就一定要靠社交媒體及手機。

 

  香港的氛圍愈來愈仇富,反中、恐中,逼得有實力的人往外跑,這種外逃是很恐怖的「資金移民」,因為會跑去買海外樓,每筆數目都不小,而且既然是不動產,代表變現速度有限,一鎖就是好幾年,通常一出去,就很難再回來了。

 

  從2015到2018年這4年間,A小姐在海外買了3間房,日本2間、倫敦1間,沽走倫敦之後又打算在馬來西亞馬六甲買一間100多萬元的酒店式公寓,每年可去免費住12天,回報就有4至5%。她坦言,短期內日本的2間房子不會出售,當作定存概念,每月都有穩定收入。至於馬六甲是度假屋,還能收租。

 

 

  現在A小姐可算是財務自由,已不當打工妹,自己安排每日行程,做瑜珈、旅行,偶爾幫有興趣的親朋好友介紹與帶去日本睇樓。海外有3套房,但在香港仍是無殼蝸牛,問她為甚麼?

 

  「租金回報那麼低,何不把多出來的錢往更有效益的地方?」

 

  因為這些原因,香港的中等收入群體雖然從數量上已經很大,但實際收入和消費能力的進步有限。富人消費飽和不花錢,窮人想消費卻無錢,中間階層對住屋、政治、教育、醫療等問題有顧慮,這都導致通縮,錢隨人心走,再不再回頭。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生死教育 | 禮儀師分享對生死的看法,修復遺體同時其實是修復家屬心靈► 即睇

我要回應11

你可能感興趣

版主留言

我要回應

登入

發表回應

登記

成為新會員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經濟通立場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 士多啤梨啤梨發表於 2019-3-29 10:54 PM
  • #12
  • 浪費時間在仇政府、反中不如有兩手揸拿仲好,總之一儲夠一筆錢就會走,眼下社會問題唔會有人解決得到,平民都係得過宜過又一日,既然改變唔到事實,有機會離開就去外國發展,至少退休都有兩啖茶飯食。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Olivia781發表於 2019-3-28 10:54 PM
  • #11
  • 海外有它的好處,但身為有點閒錢的香港人,在國內買物業收租更好,大把錢賺,於業主來說來回處理問題方便,而且一定有很大的市場需求,不怕沒人租。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Aiba_jun_nino發表於 2019-3-24 11:21 PM
  • 該回應已被刪除。
  • Nordost發表於 2019-3-21 09:26 AM
  • #9
  • "香港的氛圍愈來愈仇富,反中、恐中,逼得有實力的人往外跑 ...."

    應是“逼得冇實力的人往外跑 .... "

    冇實力,又跑不了的,咪選立法會囉!嗌得大聲就得架啦!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GreatChinese發表於 2019-3-20 11:42 AM
  • #8
  • 睇下填海這个價钱,就知道香港郊野公園多麼昂貴!
    香港只適宜揾錢不適宜居住!
    睇下点樣做填海工程,從中赚钱,然后移民走人好了!
    桂林山水甲天下,好過交嘢公園多多声。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Simpson1發表於 2019-3-19 12:52 PM
  • #7
  • 海外隔山買牛收萬幾蚊租,A小姐係香港要唔要地方住? 萬幾蚊住得邊? 仲可以叫「財務自由」? 勁喎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Simpson1發表於 2019-3-19 12:49 PM
  • #6
  • 3套房,一套收$5000租,就算當你唔駛供,咁都可以算係「A小姐可算是財務自由」?
    一個月收$5000,一年先收6萬,去多幾次旅行都無埋,仲要去埋馬拉?
    真係唔識比佢嚇死,識就比佢笑死。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eidolon發表於 2019-3-19 10:43 AM
  • #5
  • Re:按當時匯價計算約港幣70萬元+每個月收取租金約港幣5000元,換算下來,扣掉税頊回報率約8%。
    日圖大勢是持續貶值喎,過去的日圓租金或等於5000HKD, 但如租金不加價, 回報率很大機會低於8%
    除日本外,而作者提到另外二國:馬拉及英國,不論現在和未來,經濟及政治前景都是黯淡的,所謂穩定收入會因當地貨幣匯價持續貶值。所以,在香港買貴樓,或能保值和增值; 在該三國買樓,爽的代價是財富温水煮蛙地縮水。不信?諸位到Etnet外匯產品處看圖表便懂了。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eidolon發表於 2019-3-19 10:10 AM
  • #4
  • 退休時"或"會回去

  • 引用 #3 eidolon 發表於 2019-3-19 10:10 AM

    另,當你有反中港人「資金移民」友人A小姐時, 我也有港人移民二代回流青年友人B小姐,早年因歐盟神根公約, ...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eidolon發表於 2019-3-19 10:10 AM
  • #3
  • 另,當你有反中港人「資金移民」友人A小姐時, 我也有港人移民二代回流青年友人B小姐,早年因歐盟神根公約,歐盟東歐人材湧英造成薪酬價格普遍下降,致使能兩文三語的它回流做些協週三地的工作(酒店有過、貿易也有)。初時英脫歐時,她還有回去的希望,但當英國經濟不明朗,她的華人、土生白人朋友都脫英向外跑時、加上中東蝗虫破壞社會氣份又恐襲時,她最後忍痛在港置業落地生根,準備長駐生活了、退休時還會回去,視乎英國現況而定。總言之,有人漏夜趕科場,有人辭官歸故里,宜儘量在不同解度看多點人世。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eidolon發表於 2019-3-19 10:02 AM
  • #2
  • 其實,單論港人倫敦講入物業數字或真的很高, 但爆買當地樓又買得最貴的是中東產油國富豪和大陸土豪。而當這三群體成為作者口中的資金移民推高樓價時,倫敦等地的原居民年輕人又成為資金難民,被外來錢迫得買不起原地樓,從而產生港人排中一樣的排中情緒,英脫歐鬧劇就是這樣間接直接引致。而當民主如斯的排外國民選出一個排外右傾正苦時並執下右翼政策時, 正是這些反中港人「資金移民」永無翻身之日。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最緊要健康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