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2013
「重啟」外灘天文台
上海人俗稱「外灘天文台」的「阿脫奴婆」式建築矗立在黄浦江畔已百多年了,這座早已停用的氣象信號台因要被恢復「功能」而成為傳媒熱話。嵗月留痕,「廉頗老矣」,即使再興師動眾,恢復「功能」亦只具象徵性的觀賞和科普意義而已。
塔台結構的氣象信號台的功能何在?清朝末年「竹枝詞」有曰:「制空靈可驗時,日以升降候無差。報風還把天機測,晴雨分揚五色旗。」即使用掛旗、落球等信號,為進出吳淞口的沿海船隻、外國艦船提供氣象和報時服務。其實自1914年起,信號台除懸掛信號外,還通過無線電播發時間信號和海洋氣象報告,1966年左右氣象信號台才完全停用。
如今舊事從提,據說要從「歷史感」出發,以「傳統樣式」發佈信號,包括風球預警等。果真如此,香港的「熱帶氣旋信號系統」可供借鑑了。1973年以來,當有熱帶氣旋〈即台風〉吹襲香港時,香港天文台四十二個信號台站都會懸掛各種圖形的黑色漏空金屬標誌,顯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雖然2002年隨著最後的長洲信號站關閉,香港已正式停止懸掛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但類似正倒T形、正倒三角形、正倒向雙三角形、十字形分別表示的1號,3號,8號,10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標誌仍在電視畫面上延用,值得上海當局參考。
事實上,氣象信號站通過懸掛抽象的信號,根本不可能傳遞詳細的台風警告及有關的天氣資訊。隨著通訊科技昌明,電台和電視台已既頻密又詳細快捷地發佈風暴消息和天氣資訊,市民更能通過手機智慧功能及時獲得氣象方面的最新資訊。
以文字和數字的系統向公眾提供重要氣象信息的高樓大廈巨型電子顯示屏幕,其影響力、受眾數量和傳播效果遠比信號塔懸掛信號為佳。要抬頭仰望信號塔,方知「風雨雷電」,已經不合時宜。
其實,上海外灘氣象信號塔還有一個「原始功能」── 報時。1884年起,每天上午十一點三刻,有一個「報時球」被徐徐升起到信號塔的一半高度;到十一點五十五分,球又被升到塔頂上,這時黃浦江上的輪船、軍艦都派專人觀察「報時球」,它在十二點正那一瞬間會突然落下來,大家就根據這個信號校準船上的鐘錶。1914年5月起,外灘氣象信號塔更進一步發展到直接以無線電方式每日向附近的海船播發時間信號。而信號台發佈時間資訊的準確時間信號,則是由徐家匯天文台用電話、電報傳送到外灘的。其實在1981年之前,北京時間─中國標準世界時系統的代名詞,就是從上海天文台向外發播的。1981年7月1日後,「北京時間」的發播工作正式轉移到陝西天文台,2000年起該台更名為國家授時中心,這是後話。
本人認為上海外灘氣象信號塔將恢復發佈氣象和預警資訊功能,社會作用如何不敢厚望,但是恢復其「原始功能」,展示歷史文化風貌,甚至可以近距離觀看到天氣預報和報時實況,使之成為上海「古老又新鮮」的一大景觀則是完全沒有疑義的。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