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2010
先做情緒管理,後做財富管理
過去數個月,環球金融市場確實非常動盪,好像回到08年發生金融海嘯的那段時期一樣。面對各類型的資產價格不斷下跌,大家的心情都不會好過,沒有進行任何投資的人,也會受到市場的氣氛影響,對經濟前景產生悲觀的想法,拒絕任何投資建議,因為怕承擔投資風險,這是人之常情。
但是否拿著現金便萬無一失呢?答案是不會,拿著現金在帳面上不會有任何損失,你儲蓄帳戶上有多少個零,一個也不會少,可貨幣的購買力卻會因通脹而下降,除非你堅信未來一定是通縮,否則,光拿著現金亦不會萬全之策。
任何人皆要做好自己的財富管理,量入為出,將資產放在合適的投資項目裏,以期達到合理回報和降低風險。這個世界是沒有免費午餐的,風險和回報是成正比的。在現實裏,我最常聽到客戶說的一句話,是希望有雙位數字以上的回報而又不能冒太大的風險,這是不切實際的。
財富管理是一個過程,不是原因,也不是結果。透過這個過程,我們自己或跟專業的投資顧問一起設定個人的投資目標,資產分布的類型,相關資金的調配,稅務的安排和有沒有成立信託基金的需要等等。財富管理並不是一件產品,它是很個人化的金融服務,我們自己便是財富管理的中心點。
財富管理或做投資決定,都是我們自己做決定,是人性化的。我們會受到內在情緒和外來因素的影響而作出決定,因此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較管理資產的分配來得更重要。任何人皆不可能是絕對客觀和冷靜的,只是相對大部分人而言,有些人在這兩方面做得比較好,所以能有著較優越的成果。
舉個例說,現時只拿現金或保守的投資者,會希望資產價格再下跌多些,因為不會帶來損失;相反,更可以在資產價格低迷時買入,顯得自己是精明的,市場的情況愈差,這類人便愈悲觀,往往會錯過了好的投資機會。
已經入市的投資者,心情便不一樣,眼看自己持有的股票、基金或外幣價格大幅下跌,整天煩燥不安,既擔心損失會不斷擴大,又希望有奇蹟出現,或將一些好消息放大,令自己心安。如果市況持續低沉,投資者便失去耐性,將所有基金分析拋諸腦後,不想再受煎熬,使止蝕及平倉離場,止蝕是控制風險的手段,但投資者常常拖得太久才做這個動作,變成摸底沽貨。
人的性格是不會改變的,但情緒可以控制,讓我們以較客觀的態度幫助自己做出正確的決定。
免責聲明:
以上文章純為作者個人意見僅供參考之用,本文件所載之意見並不作為恒生銀行有限公司(「恒生」)向任何人士推介買賣本文內所述之任何投資產品亦不應被視為要約或游說買賣本文內所述之任何投資產品。恒生對本文之任何資料或意見之準確性並無作出任何明示或默示之申述或保證。投資涉及風險,投資產品價格可升可跌,過往表現未必可作為日後表現的指引,投資前應細閱有關投資產品之銷售文件及風險披露聲明。
【你點睇?】特朗普指不排除使用武力奪取格陵蘭及巴拿馬運河,你認為言論會否加劇美國與盟友間的不信任?►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