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蛇蹤再現!港鐵車廂驚現40cm黑白間條蛇!醫生教被毒蛇咬傷5大急救法

蛇蹤再現!港鐵車廂驚現40cm黑白間條蛇!醫生教被毒蛇咬傷5大急救法

健康解「迷」

  又現蛇蹤!繼沙田新城市廣場戲院Movie Town在上星期(13日)發現一條長30cm黑蛇遊走,港鐵車廂内今早驚現一條長約40厘米的黑白間條蛇。有專家提醒,在本港存在的14種原生陸棲毒蛇中,有8種遭咬噬可致命,市民要提防小心,在遇到毒蛇時切勿輕舉妄動。

 

  據了解,港鐵車廂今早(17日)驚現蛇蹤,指列車內出現一條長約40厘米的黑白間條蛇,列車隨即於金鐘站停靠,並安排乘客轉乘下一班列車。警方接報後與港鐵職員到場處理,蛇王成功捉蛇及帶回警署。

 

本港8種原生陸棲毒蛇可咬噬致命

 

  據漁護署官網指出,蛇類除非受驚擾或保衛領域,一般很少主動攻擊人類或逗留在人類附近;漁護署呼籲,為避免被蛇咬傷,在遇到蛇時切勿嘗試捕捉,假如不慎被咬應即時報警救助,並由救護員送院治理。

 

  本港14種原生陸棲毒蛇中,有8種可咬噬致命:

 

● 紅脖游蛇(Red-necked Keelback)

● 金腳帶/金環蛇(Bungarus fasciatus)

● 銀腳帶/銀環蛇(Bungarus multicinctus multicinctus)

● 眼鏡蛇/飯鏟頭(Naja atra)

● 眼鏡王蛇/過山烏(Ophiophagus hannah)

● 越南烙鐵頭(Ovophis tonkinensis)

● 原矛頭蝮/烙鐵頭(Protobothrops mucrosquamatus)

● 珊瑚蛇/麗紋蛇(Sinomicrurus macclellandi)

 

毒蛇咬傷5大急救法

 

  如不幸被蛇咬傷,急症科專科醫生鍾浩然曾接受訪問時表示,傷者首先應立即遠離毒蛇。千萬不要跑、吸煙及飲酒,此等危險動作都會加速血液循環,有機會令蛇的毒素更快運行全身。傷者應坐下休息,並且報警求助。

 

  鍾醫生又建議,如在安全情況下,可用手機拍下蛇的種類。由於蛇的種類各有不同,未必每種都有蛇毒,而被咬後的反應都不一。因此應由醫生判斷蛇的品種及傷口狀況,決定是否需要向傷者提供抗蛇毒的血清。同行的朋友千萬不要為傷者「啜毒」,這是十分危險的事情。如現場有清水,可用清水沖洗傷口,然後再立刻到醫院求助。

 

1. 用肥皂及清水徹底沖洗傷口

2. 垂低受傷肢體至低於心臟位置

3. 可用彈性繃帶包紮但不可紮太緊,以免肢體壞死

4. 減少活動,旁人應安慰傷者,以免傷者情緒激動或運動加速血液流動

5. 如情況許可,可將咬人毒蛇一併帶回,急症室可視乎品種為病人注射血清

 

資料來源:香港醫療輔助隊

 

香港毒蛇篇 Venom Snake in Hong Kong

 

B仔圖鑑1 Mr.B's Kaleidoscope of Species vol.1

 

金環蛇(金腳帶)

原矛頭蝮(烙鐵頭)

珊瑚蛇(麗紋蛇)

紅脖游蛇

眼鏡蛇(飯鏟頭)

 

金環蛇 Banded krait Bungarus fasciatus

又名金腳帶。主要於植被茂密和水源充足的小丘和低谷地帶棲息,以小型脊椎動物為食。全身有黑黃相間環帶,而黑色環紋比黃色環紋略寬。毒性很強,足以致命。

 

原矛頭蝮 Pointed-scale Pit Viper Protobothrops mucrosquamatus

又名「龜殼花」,因頭部屬典型的長三角形,頸部细小,形似烙鐵,所以被俗稱為「烙鐵頭」。以魚、蛙、蜥蜴、鳥、鼠等為食,甚至會捕吃其他蛇類。

 

珊瑚蛇 Coral snake Sinomicrurus macclellandi

又名麗紋蛇。身體大多呈紅色或橙色,帶有白或黃色邊的幼黑環紋。棲息於水

源附近和林間,以捕蜥蜴和其他蛇為食。高毒性,毒液可以致命。

 

紅脖游蛇 Red-necked Keelback Rhabdophis subminiatus

身體呈橄欖綠色,帶黑斑和黃綠色斑點,明顯特徵為紅色頸部。擁有後毒牙,所以咬人時輸出毒液機會較低,不過其毒液足以致命;另外牠們的紅頸位置亦能釋出毒液。

 

眼鏡蛇 Chinese Cobra Naja atra

劇毒,香港俗稱「飯鏟頭」,身上有細環紋、頸背則有白色環紋。特別之處在於被激怒時前身會昂起,膨大頸部後方的花紋呈眼鏡狀,所以被稱為「眼鏡蛇」

 

轉載自晴報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