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書法與大腦

書法與大腦

石鏡泉、吳國雄
健康快車

  根據香港長者精神健康調查數據顯示,本港現時約有 20% 60 至 74 歲的長者患有輕度認知障礙。中文大學於 2020至 2022 年底進行了一項研究,對認知功能衰退的年長人士,通過書法等認知活動,作為日常預防認知障礙症的健康建議。

 

大腦預設模式網絡(DMN)

 

  研究團隊透過腦部磁力共振掃描,探討書法練習對增強DMN功能性連結的研究,DMN 是大腦不同區域之間的功能性連結,與認知功能密切相關。研究結果顯示,書法涉及視覺空間協調、注意力和非語言記憶,增加書法練習可以強化 DMN 功能性連結,有助於鞏固長者大腦健康。

 

  研究結果已發表在《刺針》期刊 eBioMedicine,指出練習中國書法等認知活動,有助促進腦健康,是安全而有效的以非藥物方式,鞏固認知能力及大腦網絡功能。

 

持續心流體驗(Mental Flow)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於2023年3月在牛津大學出版的期刊《Cerebral Cortex大腦皮質》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書法可以帶來心流體驗。心流(Mental Flow)是指人們完全沉浸於某項活動的積極狀態,這種完全專注的狀態有助於消除日常生活中的憂慮,帶來積極情緒。而書法實踐是獲得持續心流體驗,實現大腦神經心理機制的積極性。

 

  研究發現,高心流狀態下的大腦表現忙碌又高效(圖一)。相較於低心流任務的草書,書法新手在高心流任務的楷書,大腦活動進入低能耗、高效率模式,系統調整幅度及網路間功能連接強度(圖二),令視覺、運動、專注力等高效活動帶來更強的心流體驗,激發更強的愉悅感。研究發現中國書法的多形式內容與多樣性,在高心流任務中,有助情感網路功能連接增強,出現更高的愉悅感。(圖三)

 

書法與大腦

圖一︰觀摩書法時大腦活動

書法與大腦

圖二︰高心流體驗任務

書法與大腦

圖三︰情感網路功能連接

 

書法與中醫養生

 

  歷代中醫醫家以勤練書法為養生之首,人有五臟化五氣,書法揮毫需要用心用神用氣,專心致志,使情緒穩定。練字不只手動,實際上全身氣血都在運行,書寫者絕慮凝神,心正氣和,身安意閑,血脈通暢,猶如進入練習氣功的境地。

 

  狂喜之時,習書能凝神靜氣,精神集中;暴怒之時,能抑鬱肝火,心平氣和;憂悲之時,能散胸中之鬱,精神愉悅;過思之時,能轉移情緒,抒發情感;驚恐之時,能神態安穩,寧神定志。書法可説是防治心身疾病的非藥物療法,能調節情緒,促進身心健康。

 

書體的養生功效:

 

楷書:字體端正工整,沉著穩重,適合焦慮、緊張、恐懼症、冠心病、高血壓、心率紊亂患者的心理調節。推薦: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

 

行書:字體如行雲流水,輕鬆自如,適合憂鬱症、有強烈自卑感、手足麻痹、腦血栓患者練習。推薦:趙孟頫行書《洛神賦》

 

草書:書體放縱,筆勢連綿迴旋,適合精神壓抑,憂鬱者抒發情緒,卻不宜於焦躁者練習。推薦:懷素草書《千字文》

 

隸書:書體從容,風格變化多端,對於調節焦躁不安,調整固執偏激的情緒。推薦:隸書《乙瑛碑》

 

篆書:嚴正安穩、行筆緩慢,適合焦慮、緊張和躁動者,有利調節心理,適合冠心病、高血壓患者的輔助治療。推薦:李斯篆書《嶧山刻石》

 

"本文部分圖片/影片/文字來自網絡,如涉及來源或版權問題,請聯絡本網。

本文所述各方劑旨在討論用,讀者不宜罔自配服,務必請教註冊中醫師。"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