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常吃超加工食物易患癌、失智症!外國研究證實日食多於咁多份早死風險增62%!即睇10大最邪惡超加工食物

常吃超加工食物易患癌、失智症!外國研究證實日食多於咁多份早死風險增62%!即睇10大最邪惡超加工食物

健康解「迷」

  薯條、薯片、杯麵等邪惡但美味的食物,總是對人有莫名吸引力,然而不良的飲食習慣隨時對身體甚至心理健康造成傷害。台灣有營養師就提醒,「超加工食品」對身體有不少危害,尤其當攝取比例超過總熱量20%,會使抑鬱、癌症及失智症等7大危害風險劇增。

 

  台灣營養師嫚嫚日前在個人Facebook專頁發文,表示「超加工食品」通常經過多重步驟加工處理,當中包括提取、改變質地及重組等,並添加多種添加劑如防腐劑、甜味劑、色素、調味劑和穩定劑,且大多已去除大部分原食材的營養素,因此對身體並無益處。

 

  她指出,超加工食品通常營養價值較低,其特性為含有高糖、高鹽、不健康脂肪與高熱量密度。常見的快餐食品如熱狗、薯條、漢堡肉,以及杯麵、薯片等零食都屬於超加工食品。

 

  那麼,普通的「加工食品」和「超加工食品」又有何差別?嫚嫚營養師就解釋,前者加工步驟較少,因此通常含有較少添加劑,且加工目的以延長保存期限或改變味道為主,方式包括冷凍、乾燥、發酵等;而這類食物一般會保留大部分的營養成分,例如豆腐、泡菜和冷凍蔬菜都屬於加工食品。她續指,雖然超加工食品透過技術使食品變得更具吸引力,亦更易於保存,然而一旦飲食攝取比例超過總熱量20%,就有可能增加各種健康風險。

 

  關於超加工食品對人體的危害,嫚嫚營養師就引述多項研究,指出攝取過量超加工食品會導致以下7種健康風險增加:

 

● 抑鬱風險增加 44%

● 肥胖風險增加 51%

● 焦慮風險增加 48%

● 癌症風險增加 12%

● 全因死亡率風險增加 18%

● 失智症風險增加 25%

● 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 12%

 

  她最後亦建議,市民在日常飲食中應盡量避免超加工食品,一週食用次數最好少於3次,並選擇加工程度少或天然的原型食物,以維持身體健康。

 

  十大「超加工食品」日食一份增18%早死風險

 

  註用營養師陳國賓(Leslie)曾表示,「超加工食品」不是一個新概念,因市面推出越來越多加工食品,令大眾更易接觸這些不健康食品。他解釋,由於生活忙碌,不少人選擇外出用膳,但實質不少食肆如快餐店,甚至是標榜健康飲食的素食餐廳,製作食物時亦會使用到加工食品,所以在餐桌享用的食物其實已變成「加工再加工的食品」,令其攝取加工食品的數量大大增加。

 

  另外,有不少外國研究都證實,每日進食多於4份過度加工食品,早死風險增62%;每日進食多一份早死風險增18%。而每消耗多12%的超加工食品,就會有10%的機會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有損健康,還會增加患癌機率。十大「超加工食品」如下:

 

1. 加工肉食,如腸仔

2. 穀物早餐

3. 罐頭湯

4. 汽水

5. 雞塊

6. 蛋糕

7. 朱古力

8. 雪糕

9. 大量生產的麵包

10. 加熱即食食品,如叮飯和即食Pizza

 

轉載自晴報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