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大疫不過三    到底啱唔啱?

大疫不過三 到底啱唔啱?

石鏡泉、吳國雄
健康快車

  等待新冠疫情過去,不少人早已等得很不耐煩,當聽到古有「大疫不過三(年) 」之說,便開心不已。事實上,自2020年初,武漢爆發疫情至今,還有1個月便屆3年,根據「疫不過三」之說,新冠也真可「疫不過三」?

 

(圖源:iStock)

 

  既然此說源自中國,且先看看中國歷史上的疫情。早於春秋戰國時期,多個諸侯國已常爆疫,「四時皆有癘疫」;當時已能辨別出傷寒、瘧疾、痲瘋等傳染病。至東漢末70年間,較大規模的疫情多達16次。曹植在《說疫氣》形容建安廿二年的大疫:「癘氣流行,家家有僵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可見疫情之慘烈。

 

中國經驗 : 疫不過三

 

  據張劍光《中國抗疫簡史》所說,魏晉南北朝是中國第一個爆疫期,約有35次,即每5.8年就有一次疫情;隋唐五代共有疫病30多次;兩宋共有51次,而南宋爆疫次數又超過北宋;元代有30多次,曾出現一疫死90萬人的紀錄。

 

  明、清疫症流行,達到高峰。整個明代爆疫180多次,平均每2.34年中就有1年疫病流行;清代共267年,史載爆疫年數共134年,每約2年爆疫1次。單看明、清紀錄,的確平均兩、三年便爆疫一次,看來只視乎規模,以及怎樣計算、定義何謂「大疫」。

 

  再看世界歷史:公元前430年至公元前427年,希臘雅典爆近半人口死亡的瘟疫;公元541至599年,查士丁尼瘟疫(即第一次鼠疫大流行)爆發,期間5次鼠疫全在3年以內;1629年至1631年,米蘭爆發逾25萬人死亡的大型瘟疫,以及1665年的倫敦大瘟疫(鼠疫)等,都僅持續了約兩年的時間,而近70年來,大家較熟悉的疫情都真「疫不過三」(見表1)。

表1

 

  不過,另還請看看以下「疫可過三」的例子:兩次鼠疫大流行(1347-1351及1855-1960年)、霍亂、肺結核等,都長期困擾着人類健康(見表2),其中6次霍亂,由6至17年不等,全都遠超3年之限。其實,除天花外,以上提及的疫症至今並未完全絕迹,可見「大疫不過三」並非絕對,而「三」或是個約數,也可能會較短或更長。

 

表2

 

  新冠病毒肆虐至今,已造成全球逾6.3億宗確診,660萬人死亡。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引述來自112國家,386名研究人員、臨床醫生及政策顧問組成的專家團的研究,就着公共衞生及社會措施方面,發表了41份共識聲明及57項建議,呼籲各國政府採取協同策略,確保疫苗公平分配,消除疫苗不平等。在疫苗、救治分配上,全球行動須統一。

 

  有別於致命率高達11%的沙士般兇猛致命,新冠的Omicron雖看似「人畜無害」(致命率僅0.01%-0.1%),即使與新冠原始病毒比較,也似較「溫馴」(見表3),但它仍可致命!更莫說不幸患上「長新冠」時的遺害。

 

表3

 

  無論「大疫不過三」是否屬實,但下句「過三必有殃」則會是管理不善而造成的人禍。今時相信「與病毒共存共抗」才是實事求是的態度,既然大部分人仍不能肯定,新冠會否像流感般輕微,各國專家及政府還不如未雨綢繆,促進國際合作,加快做好準備,應對有可能出現的新病毒株;同時,恢復經濟,開放經濟。作為普通市民,大家須做好自己:打齊針,戴好口罩,便勝過賭大細般,估一估「疫會不會過三」。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