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中大研究!透過氣味與電擊,可改變神經結構形成記憶,有助未來研發腦病治療方法

中大研究!透過氣味與電擊,可改變神經結構形成記憶,有助未來研發腦病治療方法

健康解「迷」

  阿茲海默症等腦病會引致腦病變,剝奪患者記憶,令其難以自理。惟醫學界過去對人類記憶形成機制掌握不多,難以破解腦病如何損害記憶能力。

 

  中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近日從果蠅腦部中,發現一種嶄新神經結構,當果蠅學會「聞到某種氣味會被電擊」時,相關神經結構便會改變,今牠們日後做出迴避該氣味行為。團隊相信通過掌握記憶如何形成,對未來研發腦病治療有重要作用,研究已於《當代生物學》發表。

 

中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副教授柯亞(右)和教授容永豪(中大提供)

 

  中大生物醫學學院團隊早前通過果蠅實驗,發現果蠅腦部中有一種名為「神經可塑性」的神經結構,可記住通過學習得來的經驗。團隊將果蠅放到充滿中性氣味環境,再施以電擊後,果蠅腦內的神經結構便會改變,令牠很快學會「氣味」與「電擊」出現的順序和關連性,並在下次聞到相同氣味時作出迴避。


靠多巴胺驅動 助理解神經退化疾病

 

  團隊指,通過不同基因的果蠅模型,能證明相關「神經可塑性」均由特定神經元群體表現,且對厭惡嗅覺記憶形成十分重要。團隊更發現,要產生「神經可塑性」,需先通過一組神經元釋放多巴胺,並激活果蠅腦內的特定多巴胺受體亞型,才能對腦部造成明顯刺激,將記憶編碼過程緊密結合,以驅動關聯記憶。

 

  團隊解釋,此過程可為某種感官刺激賦予「意義」,繼而影響動物行為。綜合過去研究,神經退化疾病患者多有缺乏多巴鞍的特徵,今次發現亦令醫學界更理解相關疾病如何引致記憶問題。

 

  學院副教授柯亞指,今次發現的神經結構及運作原理,很大機會亦適用於高等動物。學院教授容永豪指,了解記憶如何形成,對未來研發針針對阿茲海默症等腦病治療策略有重要作用。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