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疫情持續回升!提升正氣抗疫從調養脾胃著手!中醫開胃健脾推介:香甜綠豆小米粥、金桂花酸梅湯(附食譜)

疫情持續回升!提升正氣抗疫從調養脾胃著手!中醫開胃健脾推介:香甜綠豆小米粥、金桂花酸梅湯(附食譜)

中醫話

  疫情仍未過去,本港每日新增個案維持四千宗以上。面對病毒不斷變種,疫情似乎看不到盡頭,外國又見猴痘病毒擴散,岌岌可危,令人十分擔憂。所謂「思傷脾」,過分思慮和擔憂令人無胃口,胃口差又好易病!疫情期間,愈來愈多人work from home,居家時間久了,運動也少了,飲食失去規律,最終令脾胃功能下降。今期註冊中醫師張立彤與大家分享有關提升正氣抗疫的課題,要提升正氣,先從調養脾胃入手。

 

調護脾胃助固護正氣

 

  張醫師表示,新冠肺炎屬中醫「疫病」範疇,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疫情防控時期,我們更應注重固護正氣,增強體質,預防感染。其中,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人的身體均需要依靠脾胃化飲食生氣血來滋養,故調護脾胃,對固護正氣尤為重要。

 

惡性循環易得脾胃病

 

  奈何夏日暑熱難耐,人體脾胃運化功能極易受到暑濕邪氣的影響,脾胃不好吃東西就不消化,吃進去的食物無法被正常的運化,轉化成氣血,反而堆積在體內生濕、生痰,各種病理產物,所以少吃便脹氣,自然食欲變差,形成惡性循環,最後出現食欲下降、腹脹胃悶、口臭便秘、倦怠乏力、肌肉痠痛等症狀。脾胃病有虛、實之分,在臨床常見的證型中,脾胃濕熱證、寒濕困脾證為實證;脾氣虛證、脾陽虛證、胃陰虛證為虛證。

 

疫情期間飲食不宜

 

  張醫師提醒疫情時期飲食避免


• 進食生冷的食物,如雪糕、凍飲、魚生等;

• 五味(甜、酸、苦、辛、鹹)太過、攝食偏頗;

• 暴飲暴食,飲食定時,注意營養均衡;

• 進食辛辣煎炸的食物,如燒鵝、燒鴨、燒烤等。

 

開胃健脾食療推介:

 

綠豆小米粥

 

材料:小米60克、綠豆30克、生薏米20克、茯苓15克、山藥15克、蓮子
15克

 

 

做法:所有材料洗乾淨,放入適量清水燒開後,轉小火慢慢熬煮,煮熟即可,可加糖調味

 

金桂花酸梅湯

 

材料:金桂花2克、烏梅30克、山楂片30克、甘草10克、陳皮一角

 

做法:洗淨後浸泡半小時以上;加1,500至2,000毫升水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煮40分鐘,加適量冰糖攪拌至融化後焗10分鐘,過濾掉渣,撒點桂花,放涼後即可飲用

 

香港註冊中醫師張立彤,為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士。平素強調臨床診治時,藥療、針灸、推拿、導引與食療並舉,令患者開心接受而有效之療法。個人推崇藥王孫思邈對治未病的思維,重視前人的寶貴經驗,但尊古而不泥古。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