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發燒喉痛不一定熱氣,可能是寒濕!「藿香紫蘇感冒飲」解表化濕,感冒初起啱飲!

發燒喉痛不一定熱氣,可能是寒濕!「藿香紫蘇感冒飲」解表化濕,感冒初起啱飲!

陳沛思
食療新意思

  「我有朋友在外國確診,請問連花清瘟膠囊對COVID 19是否有效?」Danielle問。

 

  「你朋友有甚麼症狀?」我問。

 

  「這個倒也不太清楚,只知道是確診。」Danielle說。

 

  「中醫的強項是辨證論治,不是同一種疾病,用同一個方法。連花清瘟膠囊的重要中藥有連翹、金銀花和板藍根,都以清熱解毒為主。

 

  現在疫情反覆,處方中藥還要看天氣和個人體質等因素。現在是初春,還是冷,天陰陰的,間中還下雨,現在的感冒多為寒濕型。臨床上,病人就算不是感冒,也伴濕困。所以處方中藥多以祛寒和化濕為主。」我說。

 

  「常常都聽到濕,究竟是甚麼?」Danielle問。

 

  「我們氣血要運得暢順才不生病。如果一潭死水,就沒有生氣了。濕表示體內水液如血、津液運行不暢。為甚麼不暢?因為沒有動力,動力來源是陽氣,陽氣不足,則不夠力量推動水液運行,造成濕困。陽氣不足,則寒氣生。故我們稱為寒濕。

 

  常見症狀包括疲倦、頭重墜、身重、胃口欠佳、腹痛腹瀉等,有些人會伴發熱和咽痛呢。」我說。

 

  「發熱和喉嚨痛不是熱氣嗎?」Danielle問。

 

  「濕重會阻礙散熱,所以怕冷,又會發燒。不通則痛,咽痛表示咽部氣血不通。咽喉濕重,水液困聚,氣血運行不暢,所以咽喉痛。不一定熱證才會發熱和咽痛的。」我解釋。

 

  「如果買不到專家介紹的止痛藥,又買不到連花清瘟膠囊,還有方法嗎?」Danielle問。

 

  「無論是時行感冒,又或COVID 19,病初發時都很像。我們可以煲藿香紫蘇感冒飲,有解表化濕的作用。藿香性微溫,味辛,入脾、胃、肺經,有化濕、解暑、止嘔的功效。紫蘇性溫,味辛,入肺、脾經,能發汗解表,行氣寬中。加入陳皮和生薑,增強健脾作用。陳皮性溫,味辛、苦,入脾、肺經,功效包括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生薑性溫,味辛,入肺、脾、胃經,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的作用。特別用紅糖,可加強溫中散寒、暖血益胃的作用,更易入口。

 

  若感冒初起,或近日大便溏瀉,又或覺得自己濕重,都可以泡來喝。當然,要配合休息和保暖,不要再受寒。如果情況沒改善,要立即請教中醫師。」我說。

 

  「有多個預防方法,我放心得多了。」Danielle說。

 

下頁即睇「藿香紫蘇感冒飲」點做?

 

CONTINUE READING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