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手術後遺症】乳癌手術後淋巴水腫,跳「防水腫舞」助疏通防腫脹!

【手術後遺症】乳癌手術後淋巴水腫,跳「防水腫舞」助疏通防腫脹!

健康解「迷」

  乳癌患者進行手術或放射治療時會傷及腋下淋巴系統,當淋巴液回流受阻,便有機會引起上肢淋巴水腫。若皮膚有損傷,就容易出現炎症更誘發水腫,有關的風險亦一世存在。廣華醫院有醫療團隊創出「防水腫舞」,建議每次可跳至少20分鐘,以作預防。

 

防水腫舞由去年起籌備及排練,現已上傳至YouTube,供患者在家中透過舞蹈運動。

 

  淋巴水腫是指身體組織積聚過多淋巴液,漸漸引致慢性發炎纖維化,最後出現肢體腫脹的情況。而醫治乳癌的常用方法為外科手術及放射治療,有機會損壞或切除腋下的淋巴核,導致淋巴液回流受阻,從而誘發上肢淋巴水腫。廣華醫院外科副顧問醫生陳可恩表示,約有12%乳癌患者接受傳統腋下淋巴切除術後會出現上肢淋巴水腫,而現時最常用的腋下前哨淋巴切除術,亦有5%風險。

 

 

傷口致炎症誘發 肢體腫脹礙社交

 

  陳表示,乳癌康復者當皮膚有損傷時,如簡單被蚊蟲咬或小傷口,都容易有炎症而誘發淋巴水腫;而年齡愈大、肥胖及乳癌期數愈後的乳癌患者,屬高危一族,一旦出現淋巴水腫,病者較難完全回復正常狀態,倘肢體腫脹情況嚴重,會影響外觀及較易受到感染,甚至令肢體活動能力減弱,影響日常社交生活。

 

  運動最有利於身體康復,惟不少病人擔心做運動會拉動傷口引起問題。廣華醫院物理治療部一級物理治療師李鳳萍指出,進行切除手術,其後以荷爾蒙或其他藥物治療的乳癌患者,一般建議術後6周後已可進行簡單的肌肉訓練,而2至3個月後已可進行運動,建議每周3至5天,進行20至60分鐘;而需進行跟進治療,如電療或化療的患者,就應待皮膚康復後再進行運動,以免汗水引起感染。

 

 

廣華物理治療師 設計防水腫舞

 

  為助患者預防和紓緩上肢淋巴水腫,廣華醫院外科部乳病治療中心的兩名乳腺專科護士及物理治療部兩名物理治療師,取得淋巴水腫治療師證書,並設計一套約12分鐘的防水腫舞,建議康復者每次至少可跳2次。李鳳萍稱該舞蹈與其他運動不同,患者能由身體軀幹開始活動至肩膊、胸腔、手臂、手指等,將淋巴液疏通。

 

  乳癌康復者吳玉娥在94年確診乳癌,左邊乳房要完全切除,其後進行重整。吳稱她以往無運動習慣,術後才開始做運動,而有一次被蚊咬,數天仍紅腫及沒有好轉,經醫生診治發現是炎症。自此更關注運動的需要,每天都會做瑜伽、參加水療班等運動,現更會跳水腫舞,「覺得更有趣好玩及易學,又可以與其他人一起跳。」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