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4/2019
一生必去一次:來挪威奧斯陸必看的《吶喊》+從搖籃到墳墓「人生柱」
去過兩次挪威,一次是80年代末由英國Newcastle坐船去Bergen,開著車遊山看水;另一次是幾年前在Bergen坐船往Kirkenes看北極光。
兩次都有去奧斯陸,看「人生柱」,看Edvard Munch(孟克,1863-1944)的《吶喊》(Skrik / The Scream)(見圖1)。「人生柱」(見圖2)在Vigeland Park內,一個行上半天也走不完的露天雕刻公園,是雕刻家Gustav Vigeland(維格蘭,1869-1943)一生的心血。公園內共有200多件雕刻和600多個雕像,主題——人生。
圖一:孟克的《吶喊》表現出人與人和人與環境的疏離,畫中那個受到驚嚇而扭曲變形的人,充滿無奈,空氣中的色調,冷色的背景,加上不安的筆觸,透露出畫家心中的焦慮,除了吶喊,別無他法。
圖二:從大門入,橋的兩邊有許多青銅人像,既有沐浴愛河的男女,又有手舞足蹈的舞者,亦有相親相愛的父子、生氣跺腳的男孩,這些青銅像正表達人生的喜怒哀樂,都因為人的愛慕情慾而起。
圖二:從大門入,橋的兩邊有許多青銅人像,既有沐浴愛河的男女,又有手舞足蹈的舞者,亦有相親相愛的父子、生氣跺腳的男孩,這些青銅像正表達人生的喜怒哀樂,都因為人的愛慕情慾而起。
甚麼是人生?不外乎悲歡離合、喜怒哀樂、生老病死,像定鏡般停留在花崗岩和青銅鐵的面相上。這些雕塑,旁觀世態般,而公園裏的遊人,有駐足凝望、有自得其樂……一靜一動之間形成強烈對比。
年輕時看人生柱,雖然震撼,卻只停留在其氣魄恢宏,雕工精細而真實,覺得很靚、很漂亮。其實整個雕刻公園很大,人生柱只是其中一部分。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親友自殺離世遺屬如何自處?身邊親友應該怎樣陪他們走出人生最低谷?►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