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2023
《我們的青春日誌》邁向300場!編監導陳恩碩:外國能做到長壽音樂劇的普及化,為何香港不能?
一年365天,每天24小時,或許每分每秒都有事情在上演,但有些事能等,有些事則不能等。身為傳媒人,及時報導是工作的一部分,但有些報導卻能等。
2018年,由陳恩碩負責編劇、作曲、填詞、導演及監製的音樂劇《我們的青春日誌》舉行了20場試演;2019年,上演了10場;2020年,詢眾要求,音樂劇再度上畫,首44場門票全部售罄,惟上演至27場時,因疫情關係被迫取消。
過去三年,相信不僅是劇場,影院也影響甚大,但戲劇卻不同電影,必須在特定的條件下,方可能發生,而現場的張力也並非能透過攝影機而捕捉得到。經歷兩年的沉澱,《我們的青春日誌》在2022年捲土重來,以香港首個長壽音樂劇的形式亮相劇場。
談及長壽音樂劇,大家耳熟能詳的,離不開美國紐約百老匯、英國倫敦西區、甚至韓國大學路,每天都有戲劇及音樂劇上演。回看西區最長壽的音樂劇便是已經上演了34年的《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1985 - 2019);而百老匯的《歌劇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也陪著觀眾走過35年的時光(1988 - 2023)。香港不似國外,長壽音樂劇作為文化而言,似乎還很新鮮,甚至未成氣候,但陳恩碩卻早在七年前,已有這個念頭。
陳恩碩這三個字對於觀眾而言,或許也是新鮮的,他寫下《我們的青春日誌》之時,正值17歲,七年過去了,音樂劇再度上演時,現在的他不過25歲。但戲劇於他而言,卻是一直伴隨著成長的夥伴。陳恩碩畢業於倫敦大學Royal Holloway,主修戲劇,碩士學位同樣主修戲劇和劇場,但要數他的音樂劇啟蒙之路,遠比大學早得多。《錫錫啤啤熊》是陳恩碩接觸的第一套音樂劇,「那時才三歲,看完之後,我就和爸爸媽媽說,也想像舞台上的演員一樣『玩』。」也正是這句童言,讓他和音樂劇埋下了緣分。
「外國能做到長壽音樂劇的普及化,為何香港不能?」
香港從不缺乏有經驗的演員,也不缺乏拿得出手的舞台,但談及讓戲劇普及化,卻總是感覺「到喉唔到肺」,看舞台、芭蕾舞劇、音樂劇似乎是一種儀式感,要提前買票,要提前預留日子……初次見陳恩碩時,是《我們的青春日誌》的新聞發布會,還記得當時看著「長壽」、「Long Run」的字眼,只覺得有點不可思議,便忍不住問他,為何這麼執著於此?
他帶著「既然國外能做到普及化,香港為何不能?」的問題,去思考在香港發展長壽音樂劇的可能性,同時也想打破這種距離感。「音樂劇其實娛樂性十足,而香港人喜歡娛樂,會看電影、會聽演唱會、會看串流平台,而做音樂劇其實就是想給香港的觀眾多一個娛樂的選項;但如果要這件事融入大家的生活、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的話題或娛樂,那必須是Long Run。」
做長壽音樂劇難度不僅僅在於整個劇團的持續性,場地也是一大難題。政府近年發展的文化經項目雖然已逐步浮出水面,西九文化區除了自由空間外,還有一些劇場在興建中;另一邊廂,隨著東九龍文化中心的落成,也會有中小型場地;但這些地方對於長壽劇來說,仍是一個問題。陳恩碩花了近乎一年時間去找場地,最終在葵涌一個地舖成立了爆炸戲棚,作為長期公開作表演的地方;「戲棚設於街道旁,是仿效國外的劇場,就是想讓路過的途人,可以很自然的走進劇場看一場劇目。」場外還設有與音樂劇同名的咖啡店「Ko’s Coffee」做呼應,讓整個劇場親民化。
「長壽音樂劇不一定要大型、震撼才能源源不絕的吸引觀眾。」
除了硬性的條件,若要實現Long Run,要看過一次的觀眾再次返場,表演如何打動人亦是關鍵吧?「一個完整的表演,從文本、舞台、燈效、音樂到演員的表演等,有很多東西不可或缺,當所有東西加起來後,就會形成一個協同效應。」陳恩碩還表示,如何用音樂、用歌聲去達到比說話更有力的效果,亦是音樂劇要做到且能做到的事,「只要整部戲都有這個層次的轉變,觀眾自然會被感染。」
拿百老匯或西區來與香港做對比,或許有些說不過去,畢竟香港沒有外國舞台劇長達數百年的文化底蘊。除了寫文本、寫歌、作曲等,陳恩碩也花了不少時間去研究國外長壽音樂劇的商業運營模式,直到有一次去韓國考察,發現大學路一帶已形成劇場的集中點,「那裏有不下20齣小型話劇和音樂劇,劇場也不大,只能容納一兩百人,但每天都有戲劇在上演,有些甚至已連續上演超過10年,或許韓國才是值得香港借鏡的地方」。看著韓國大學路都能形成這種文化,陳恩碩認為在香港要實現這「夢想」或許並不遙遠,「除了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甚至全球很多華人都說廣東話,廣東話的市場其實很有潛質,也一直存在,只是大家還沒找到一個方式去開拓;如果大家來香港旅行,會想起一套廣東話的音樂劇,這對於文化的推進也很有幫助。」
《我們的青春日誌》說的是青春、亦是熱血;是追夢、亦是遺憾,是友情、愛情、亦是親情……這些圍繞著我們成長的片段與話題,看似老土卻又真實。若人生總有遺憾,或許如何讓遺憾變得有價值才是意義所在。截止到2023年6月,《我們的青春日誌》準備邁向300場,持續上演將近一年。相比起國外的長壽劇,這個數字或許不代表甚麼,但在香港而言,卻是一步一腳印,一個劇團,一群演員,面對未知,空出一年或不等的檔期的賭注。
《我們的青春日誌》
地點:爆炸戲棚劇場 | 葵興葵榮路30至34號地舖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