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6/2019

對生活的感到疲憊?因為生活方式出錯了,電影《神奇虎爸》對生活的反思

  • 收藏文章
Text: Charlotte Tsui

  電影《神奇虎爸》曾經在2016年上映,並被《美國評論協會》評為「2016年十大獨立電影之一」,獲得多項電影獎項的提名。不過當時錯過了,最近電影中心重新上映了該電影,慶幸有機會一看,引起我對社會現狀和生活方式的反思。

 

葬禮必須穿著黑色嗎?

 

Are we sick?

 

  電影的開場,是由父親帶著孩子們打獵開始,把獵物的血擦在剛滿18歲的哥哥臉上,以慶祝成年,這種生活方式視乎有些極端。這家人生活在山上,吃著自己種植的新鮮蔬果,以打獵獲取足夠的蛋白質。當他們罕有地回去城市中,孩子們看到城市中肥胖的人,恐懼與疑惑地問「Are they sick?」。我們自出生以來便對毫無營養的快餐和加工製品習以為常,甚至從不思考這些「食物」的生產過程。肥胖、心臟病、高血壓都是城市常見的疾病,人們以為是因為年老而理所當然的病症,其實不然。在該電影中,爸爸把孩子們帶出快餐店並說:「There is no food.」。在大型企業牟取盈利的社會,加工製品幾乎無需真正食物為材料,養殖的動物中也含有人造激素,我們是否已經中毒呢?

 

 

在家教育 vs 社會教育制度

 

  在山上,孩子們接受在家教育。清晨隨著虎爸練習瑜伽,跑山,以樹枝練習格鬥,入夜後圍著篝火閱讀學習,晚飯後更拿出不同的樂器合奏,其樂融融。他們把學習融入生活,是學習也是娛樂,反而形式化、分門別類的課程奪走了孩子的樂趣。虎爸不接受「很有趣、很好」這類的詞彙,這些詞彙被他們成為「Non word」,孩子們必須以具體的形容字和解釋來表達感受。其中一幕,最小的孩子問起什麼是性交,比起一般城市家長的尷尬地回答或者以謊言帶過,虎爸毫不掩飾地把這再自然不過的事解釋。有時吞吐或者避忌地回答,讓孩子產生好奇,更可能植入錯誤的觀念。

 

 

  當他們下山後在親戚家借宿,虎爸的教育方式被親戚質疑。偏離主流的生活方式,總會被主流人群無理由的質疑。為了證明在家教育的優勢,虎爸要孩子們解釋  《權利法案》(Bill of rights),親戚已就讀中學的孩子就如一般城市小孩比起法案更關心的是電子遊戲,而他僅8歲的孩子不僅倒背如流,更能以自己的文字解說法案的內容。在怪獸家長的保護下,小孩聯繫鞋帶也不會,但只要拿走讓人沉迷的智能手機、遊戲機,其實孩子潛力比我們想象的更大。

 

 

  不過,人類是群居的動物,遠離社會的教育方式也讓孩子們缺乏社會經驗。孩子們無法與城市的人交流,連眾所周知的商業化電影、Adidas、Nick都毫無了解。大兒子Bodevan希望到城市讀大學,卻連如何與女孩子溝通也不懂。當他遇上一個城市的女孩,他們相處一天後,便向對方求婚,但他的真心反而被女生嘲笑。可能有些人認為,孩子們若一直在野外居住,可能根本不需懂得城市人的文化。不過,人類是群居的動物,他們無法完全脫離社會,當他們受傷生病,還是需要回城市,可能會因為沒有醫保,而付不起醫療費。

 

平衡的工作方式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為了生活和金錢而從事自己毫無興趣的工作。工作被視為生存必需品,個人為社會所做的貢獻也是理所當然,但這樣的工作方式往往讓人的心靈承受壓力,讓生活失去意義。在電影中虎爸和妻子建立了哲學家所嚮往的「烏托邦」,他們無需工作,只需生產足夠的食物、生活必需品來生存,其餘時間用來在藝術和科學素養方面得到提升。雖然在現代社會中沉重的房價和物質,都讓理想變得遙遠,但也讓人反思,是否能找到有意義卻又足以生活的工作方式呢?

 

虎爸一家重回城市的樸素生活

 

  電影的結局,虎爸為了讓孩子獲得正常的社會生活,他們搬回了城市居住,生活方式有所改變,但仍然維持著批判性的思想,和對烏托邦的嚮往。電影最終也沒有絕對地判斷哪種生活方式才是最好,但它以兩種不同生活的對比,留下空間給觀眾思考。我們的社會的主流生活方式,並不是唯一的生活方式,對習以為常的飲食習慣、生活方式重新思考,尋找並追隨自己的理想國。

 

【你點睇?】皇馬巴塞傳奇表演賽爆簽名會風波,26人買涉$20萬套票僅見部份球星15分鐘,你認為事件哪方須負較大責任?► 立即投票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Festive Cheer is in the air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