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2/2020
於《光明頂》分享:藝術市場在不斷壯大時,我們與藝術的距離是漸行漸遠?
聽了商台節目《光明頂》十多年了,真想不到會有一天獲邀請上去做嘉賓。
那天,十分榮幸有機會與「才子」陶傑及其拍檔鮑偉聰分享在過去十年站在香港藝術市場最前線的一些觀察。
在節目中,我特別預先準備了一些香港藝術市場的最新數據與聽眾分享:
• 蘇富比亞洲區2020年累計拍賣總額高達72億港幣,連續五年領導亞洲拍賣市場。
• 佳士得香港秋季拍賣成交總額合計30億港元,當中破了34項拍賣紀錄。
• 富藝斯香港2020年秋季拍賣成交總額達7.1億港元,比去年上升44%。
以上皆為國際三大拍賣行在今年的香港拍賣成績。
這些數字說明了甚麼?
就是這裏明明有著一個「超英趕美」的全球第二大藝術市場,但一般普羅大眾對於香港這個獨特地位可說是非常的無知。
當中是媒體的責任?業界的推廣不足?還是本地學院在「普及藝術」方面的缺失?這是值得我們探討的問題。
就如我在節目中說的:在香港的新常態下,我們最需要給予年青人的,便是對於前景的盼望。
而在疫情影響下,仍然能在艱難的2020年表現出堅強抵抗能力的行業,除了專門做本地居民日常必需品生意的鋪頭(例如街市)和網購平台(例如HKTVmall),「藝術品交易」應是少數還能做得不錯的行業了。
既然藝術這個行業在「後疫情時代」還有如此大的商機,我不禁想:為何有關官員和院校不趁機加強有關的宣傳(香港作為亞洲第一藝術品交易中心)和教育(積極開拓相關課程,培育和吸引人才)工作,為本地藝術交易市場的未來發展需要做好準備呢?
未來幾年,隨著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和M+的全面落成,本是香港文化軟實力「重振聲威」的大好機會。但是特區政府和本地學院在「藝術教育」和「藝術市場學」教育卻令人遺憾地一直跟不上時代發展需要。
對於藝術 “Why it matters?” 這些根本問題,以至於「為何香港會成為世界首屈一指的藝術市場」這些實際問題,不論是主管本地藝術文化發展的官員/議員,還是藝術文化教育工作者,在過去十年都好像給不到公眾一些具影響力和說服力的回應。
結果是,我們的下一代對於藝術的認知,絕大部份不是仍然處於一種「關我乜事?」的冷漠,就是對於pop art打卡文化的三分鐘熱度和期間限定式的表面關注。而少部分有「讀過吓書」的,又只懂以高高在上的「學者」或「藝評人」自居,整天抱著怨婦的心態批評這批判那,寫下一堆自以為有深度,但於公眾而言又毫無參考價值和養份的千字論文。
在這個惡性循環下,下一代與藝術的距離並沒有因為藝術市場的不斷壯大而拉近,而是漸行漸遠。
身為業界的一份子,眼見這個做得愈來愈大的餅,但我城卻沒有足夠的本地人才去欣賞它、享用它、參與製作它,甚至乎管理它和改變它,實是可悲。
也難怪香港的藝術文化發展永遠只能處於「被殖民」的階段。
無他,都是不思進取、自甘墮落的後果。
【你點睇?】以伊衝突升級,北韓派兵增援俄羅斯,你會否擔心世界發生大規模戰爭?►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