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2015
天水圍只有廉價房屋?
很多人對天水圍這地方存有偏見,認為那裡只有千篇一律的廉價房屋,不會有甚麼值得觀賞的建築!
喔,天水圍原來是建築系學生最熱門觀賞的必然之選,舊建築有「屏山文物徑」,新建築有「香港濕地公園」與「天水圍市政綜合大樓」,先後獲得香港建築師學會周年大獎,而香港濕地公園更囊括多項國際殊榮。
先說香港濕地公園,事緣特區政府於一九九八年底,要挑選一項新建築以迎接千禧來臨,但由於落成不久的中央圖書館及香港文化博物館在設計上飽受批評,惟有另作它想。適逢政府為緩和天水圍的過度開發及提倡生態旅遊,早已有興建「香港濕地公園」的構思,借此,把計劃推前。
一九九九年初,筆者突然接獲建築署署長通知,獲委派負責香港濕地公園的第一期工程。心底裡,憂喜參半,既擔心辜負眾望,又慶幸在建築的黄昏歲月,能遇上這千載機緣。
我們的設計團隊包括有李翹彦建築師及幾位有創意的工程師,分工探討幾個方向,並迅速切入理想中的一套設計理念:硬件方面,確定一個以協調周邊天然環境的遊客中心為大前提。軟件方面,不獨從屋宇裝備上採用環保設施,並嘗試以藝術形態展示多采多姿的「綠化元素」,讓遊人領略環保設計再不是昂貴物料,以人為本的精神達致:「協調、環保、文化」的三大目標。
香港濕地公園的第一期,只能在狹小的範圍內,打造一個限額在千五萬港元以下的細項工程,因而難於追求一座叫人驚訝的地標建築作招徠。更大原因是,只有簡單的方盒建築,才可趕及於半年內完成建造。
以這樣平實手法處理,當然無法引起社會關注。惟我們深信好的設計,需要把目標放遠,故大膽預設需融合第二期發展的整體宏觀布局。第一期工程的設計重心投放於另類的環保設計意念,即以「藝術裝置」來豐富內容。在屋前,設有像中國傳統建築「影壁」的「蠔殼裝置」;那幾萬件蠔殼,是從流浮山岸邊檢拾回來,目的是給遊人反思人類對大自然的濫捕濫殺,對附近的后海灣帶來的破壞與污染,是對我們追求物質享受下的無言控訴。
工程到十月左右,政府高層到工地視察進度,適逢該段時間經常大雨滂沱,工地遍佈泥濘。他們擔心餘下的兩個月內無法完成第一期工程,最終沒有把該項建築提升為「千禧項目」。團隊並沒有洩氣,仍趕及在該年完成,並有幸先贏得第一個獎項,那是專為較小型的優秀建築而設的「香港建築師學會會長獎」。
【你點睇?】皇馬巴塞傳奇表演賽爆簽名會風波,26人買涉$20萬套票僅見部份球星15分鐘,你認為事件哪方須負較大責任?►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