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02/04/2025
悼「詞聖」盧國沾:遺下三千多首詞作,解構人生變幻與光輝
執筆之時,盧國沾已離開了十多天,追悼文章不絕如縷,聽劉銳紹在YouTube憶說他倆的交往,足證他的情操,以及在香港樂壇的地位,縱然低調,自2016年7月於紅館舉行一連兩場的《盧國沾作品演唱會》後鮮作公開露面,卻佔香港粵語歌詞版圖不可或缺的一塊,勾起不少走過那個騰飛年代的香港人憶苦思甜。
除了後來填詞人的身分,盧國沾先在TVB的官方周刊《香港電視》當了七年記者,然後在無綫擔任主持推廣部的宣傳工作、監製綜合節目 《K-100》。不久,盧成為「佳視六君子」之一過檔佳視,但佳視經營失敗倒閉,對他造成衝擊,感嘆少了圈中人找他填詞,便轉戰廣告,也不順,回流出掌麗的電視宣傳部,待至轉由邱德根主政,換名亞視,又不是味兒,於是離開電視圈,一邊繼續填詞,另一邊開設經營食材貿易行「泰極」,和承辦廣告、印刷、包裝等業務的「盧沾」兩間公司,再發展至震剛影音有限公司及坤林出版社有限公司,後者出版袋裝書,有他自己的著作,也替岑逸飛和蕭笙等作者出書,接着還有一間與朋友合資的歌林機構(香港)有限公司——加拿大舊書藏家朋友傳來舊書《歌詞的背後》(1988)正是出自歌林。
(Photo courtesy of Ralph Wong)
《歌詞的背後》於2016年再版,比初版略作增刪,可視為盧國沾較既完整,也真誠的創作談,從醞釀、構思、修改到定稿的創作過程,論及的歌詞達一百首,雖只及他共三千多首歌詞作的三十份一,但他剖白作品背後的精神脈絡,包括《小李飛刀》、《大地恩情》、《願君心記取》、《情若無花不結果》等膾炙人口的廣東歌詞作,值得細讀嘴嚼,那些曾經風風火火的武俠、家國及人生哲理等題材。
除了著書,盧國沾一如其他作者,也寫報紙雜誌專欄,例如在《好時代》便寫過:「《小李飛刀》的歌詞,是一個老『青年』面臨三十大關時,對人生問題的胡思亂想,而把個人的心態,把人生的初步看法,寫在詞裡。」盧國沾也曾開辦經理人公司,當過羅嘉良和郭晉安的經理人,鬧翻過,也已冰釋前嫌,才有了2016年演唱會中羅嘉良喊「謝謝恩師」的畫面,讓人不免感嘆世事滄桑變,也銘記薰妮感恩他的提攜,替她填過不少佳作,除了街知巷聞的《每當變幻時》,我重聽了多遍《當年十四歲(夢)》,還有《孩子,不要難過》,字裏行間藏着不少成長哲思,百聽不厭。
對新世代而言,盧國沾的歌詞,有時候可能傾向說教,夫子自道,典故多,不夠貼地,或未能欣賞那些儒雅詞風;弄懂了,自然成為「一半樂事」其中一些;而「一半令人流淚」的舊事,或許來自錯過、散佚,還有修補不了的遺憾,到每當見夕陽,便知時光去,這種中年後才通曉的情感,回頭看,石頭他朝成翡翠,是一種原則,經過積累、沉澱、昇華,彷彿是盧國沾筆下,或心頭,對理想的堅持。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生死教育 | 禮儀師分享對生死的看法,修復遺體同時其實是修復家屬心靈►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