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1/2016
舊報紙:另類的原始史料 還歷史原形
回歸之後,香港史的研究愈來愈備受重視。由大學系所的研究,歷史課程的銜授,加上近期民間自發追尋歷史的行動,皆受一手資料不足影響。觀塘歷史檔案大樓搜羅香港開埠以來珍貴的歷史文獻,包括地圖、照片、憲報、報紙等各式檔案。
然而,按筆者經驗,有兩點嚴重妨礙借閱資料:一、檢索系統落後。市民在網上查閱文獻,網站只能顯示標題,少部份地圖及照片提供預覽,設若閱讀舊報紙或文獻,必須自行逐頁閱讀內文,耗費時間及精神;二、保安過度監控。保安員通過閉路電視的放大功能,清楚追蹤市民在指定房間閱讀何種文獻,稍有差池,例如疑似拍攝或過度積壓之類,必前往閱讀室喝止,如斯無禮行徑,嚴重影響市民造訪意欲。
香港公共圖書館多媒體檢索網站,備有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的舊報章。此類舊報章,可以補政府文獻之不足,通過檢索特定主題,可以稽查事件的來龍去脈,比如說戰後香港的城市規劃、六七暴動的前因後果、回歸前夕的政制爭議等,最重要的是資料按年、月、日編排,時間次第明顯,通過比對同日的各大報章,便可確認資料的真確性。此外,市民可以足不出戶,通過互聯網收集資料,比起親身造訪歷史檔案館要方便得多。
如何說明舊報章的價值呢?可舉一例。一九六七年中共民兵強攻沙頭角,六名香港警察不敵犧牲,事件獲傳媒廣泛報道。根據當年七月九日報章,便記載了這段經歷的始末,任憑後人如何篡改偽造,也決不能推翻史實。如此,舊報章應記一功。
網上舊報章資料搜索稱便,但資料比較零碎,市民需要自行整合資料,才可得知事件的全部。設若遇上重大的建設,例如五十年代啟德機場跑道興建工程,便動輒需要閱讀數以百篇的資料,故舊報章的閱讀,實屬雙刃劍,雖然方便,但耗費的精神及時間亦不少。至於坊間由舊報章為基礎寫作的香港史,筆者的《港島海岸線》、《九龍海岸線》便是根據大量報章資料而成,歡迎一閱,提供意見。
《說說心理話》:講講常見年輕人理財問題!想「人有我有」?認可理財社工分享理財觀念小秘訣!►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