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5/2016
《單身動物園》黑到盡的愛情恐怖片
單身,不是罪;同樣地,相戀,也不是罪。在看似擁有戀愛自由的香港,兩者彷彿帶有原罪,小時候不允許拍拖,長大後就不允許單身。在這種意識形態下,尤其是單身者,彷似背負著「剩女」、「毒L」等罪名,極盡歧視。看《單身動物園》的劇情,本以為是用黑色幽默的方法,為單身者發聲,殊不知,電影玩得更盡更徹底,用最極端的手法,訴說最赤裸的愛情關係,詭異荒謬但卻十分寫實。
在反烏托邦(Dystopia)的社會裡,單身男女會被送到酒店內,如果45日內,找不到伴侶的話,便變身動物,流放在森林中。假如配對不成功的話,David選擇變成龍蝦,從此永不超生。
虛情假意的地獄
在反烏托邦的社會裡,人類沒有人性,要求每個人都是一樣,並跟隨社會所制立的規矩生活,失去自主性的人們,會因為制度的要求下去殺背叛者。《單》的所有角色如是,在酒店裡,他們連自慰的自由也沒有,只能穿著相同的服飾,更會定時去獵殺背叛者,以延長做人的壽命。有45日的「咒語」,大家都像個deadline fighter般找尋伴侶,過程中荒誕惹笑,但一針見血,例如是「假如感情轉差,小孩是一個解決辦法」。
大部分酒店裡萌生的愛情,是脆弱而虛假。David選擇逃離,走到叛軍的陣營,擁有「自由」惟獨不能相愛,也不過是由一個地獄走到另一個地獄。導演再開一個玩笑,讓David愛上一個近視的女人,再次踏上逃難之途,叛軍首領的殘忍程度甚或勝過酒店經理,讓人不慄而寒。
電影大力地諷刺社會對待愛情的態度。現實社會中,即使法律規定沒有單身/相戀是犯法,但基於意識形態,為什麼要限制選擇愛的權利?當連愛的自由也失去了,只為成全社會價值時,愛情是用來應付生活的手段,人只不過是個工具。
愛情,是犧牲到底?
潮流興講核心的內外圍,以上都是核心的外圍,真正衝擊著我的思想,是講愛情的本質,一對伴侶是不是要完全一樣?能夠犧牲到底就是真愛?
David和他的朋友的擇偶條件,以共通點為先,彷彿沒有共通點就難以說服自己和其他人認同愛情關係。瘸腿男有提及過自己的前妻也是瘸腿的,為了把流鼻血女追到手,不惜打爆自己個鼻去迎合著;在曖昧的階段時,David不斷追問近視女和其他男人的共通點。所追求的共通點十分表面,是配合人們失去自主性的故事設定,還是諷刺愛情的表面化,其實我也搞不清。不過,我思考的是,找尋伴侶是否要和自己一樣?性格特徵完全不同的兩個人相戀,那又是不是愛情?瘸腿男的行為又是否構成騙案?
當我質疑著時,朋友提供另一個思考的方向,認為瘸腿男的行為是為愛犧牲的表現,因為愛情,所以願意傷害自己。《單》更扭橋扭到底,在最後一幕,David的真愛考驗裡,沒有流血,一個凝住的畫面,震撼得讓人恐慌,把為愛犧性以最極端方法呈現,開放式的結局更令人反思愛情。
美好或醜惡,在於觀眾的一念之間,我,傾向相信愛情的美好,但還是質疑著追求一致性的愛情。
偽文青推薦指數: ★★★★☆(既懸疑又緊張刺激的恐怖愛情故事)
電影預告片:
【你點睇?】特朗普稱2月起或對從華徵收10%關稅,你認為中方應否作出強硬反制?►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