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8/2020Text: Helena HauPhoto: 由受訪者提供
這是最壞/最好的時候?水彩畫家沈平網課打破疫情限制,令藝術愛好者繼續享受Art Life
疫情帶來的,不只是社交距離1.5米,還讓人陷入充滿未知的世界。持續大半年的疫情,實體展覽及博覽會先後取消,本以為藝術圈會一下子變得死氣沉沉,但網絡另一端卻是一股熱鬧!
網上展覽或是網上課程或許不是新鮮事,但在疫情和數位化時代夾攻下,卻在加速發展。在藝術界,實體展覽與面授課程向來就是理所當然存在,起碼人與作品之間、同學與同學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聯繫是緊密的;對於上課學習藝術的人而言,看著老師現場示範,同學之間互相點評,面授是一貫的慣常。
然而,未見盡頭的限聚令與社交距離措施,讓許多藝術課程都面臨取消,感到無奈之餘,幸好沒有影響一眾藝術愛好者的熱情。究竟大家在疫下怎樣打破時間、空間或種種限制,繼續傳授、追尋藝術?今次請來本土藝術家兼水彩畫家沈平老師和三位藝術愛好者兼畫家分享箇中點滴:有人認為疫情下的藝術生活更忙碌;有人覺得這是一個好機會整理一下藝術的心路歷程;也有人認為,疫情限制了出行,卻限制不了創作的空間。
「作為畫家,有種責任,就算展覽取消,亦不停要創作與教學。」— 沈平
沈平是香港本土藝術家,早期以繪畫版畫為主,現在更多使用水彩作為媒介。在上海長大的他,來港前曾在新疆烏魯木齊居住約18年,主要從事美術工作;在當中經歷過讓人難以忘懷的文化大革命,後來去到浙江美術學院繼續修讀美術。感受過大時代的洗禮,目睹過時代瘡痍,經歷過漂泊顛簸,轉碾來到香港。往事種種,人情冷暖,讓他初來港時,對這片土地感到格外自由與可愛;不管是在飛鵝山上遠眺這顆東方明珠、夜景引人入勝,還是中上環街道間的新舊糅合,盡處見上環殘存著舊式樓宇,回頭則是中環都市人的急促氣息,都別有生趣;還有長洲、南丫島、平洲、大嶼山等地,散發著樸實鄉村氛圍……彈丸之地,每個角落都有其獨特的氣息,一切都吸引著沈平老師;他,自此決定留在這個特別的城市。
從邊塞風景到摩天大廈,景色雖然大不同,但不管是何處風光,不論是大街小巷,街坊倫理,人文風情,還是璀璨夜景,在沈平老師的畫筆下,景色都添上了暖意與溫度,樸實、細膩的手法帶出真善美,讓人真切感受到他對這個地方的感情。
在香港創作的自由度十分大,但政府對畫家的幫助卻不多,租金、展覽場地、推廣都是藝術家需要解決的問題。「香港不少畫家都難以單靠賣畫為生,大部分都以教書為生;但勝在香港人對文化有一定的推崇和認可,所以也養活了一群老師。」沈平老師教畫多年,早已有一群愛戴並追隨他的學生;但疫情的到來,卻打破了慣常。往常在畫室面授的課程必須暫停,停止教畫也意味著停止收入;疫情下,大家都想著怎麼生存。沈老師說:「一開始就意識到疫情對各行各業有著不同程度的打擊。之前在內地也試過教授網上課程,如今也正好試試在香港實行。」就這樣,他將面授課程轉換到網上進行,更早在疫情第一波的時候已經開始,至今已經教到第六個課程,一個課程12課,一星期兩課,每課兩小時。
「作為畫家,有種責任,就算展覽取消,但亦不停創作與教學。」由面授到網上教學,可以想像當中有很多地方需要適應,很多問題需要思考、解決。好像面對不同背景與程度的學生,雖然上課模式相近,但內容就要調整,安排深淺不同的示範與研習,盡可能滿足不同的學生,加上錄影可以隨時暫停,不怕跟不上。而且因為不受上課時間所限,內容可以無限豐富,沈平的學生都形容老師毫不吝嗇、傾囊相授,不怕你學不會,只怕你不學。老師笑說有不少學生都有正職工作,生活非常忙碌,但仍願意在百忙中抽時間學習,實是難得;特別是疫情下,有這麼多學生支持,他感到既欣慰又感恩。
沈老師這種醉心教畫、無私分享的態度,都與他過往遇到的老師有關。他說,非常幸運在文革時期能遇見一些十分傑出的美術老師,這些老師由於經歷了多年的文革和批鬥,當得知可以再教書時,感到萬般開心,但亦因為種種不確定因素,他們對著學生如兒女般,將自己所知道的都傾出,故他十分敬重這些老師的品德;「雖然學習時間不長,但學到的卻是一輩子的東西,如果沒有他們,也就沒有今天的我。」
這種感恩、胸襟,我想,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無論在畫作中還是課堂上,同學們都感受得到。
(下頁看更多藝術愛好者分享。)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