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9 11:16:47

摩通派員 助港非牟利團體解難

  跨國金融投資機構的主要服務對象一般是各大企業,但員工的專業知識,一樣可協助非牟利團體解決疑難。

 

  摩根大通(J.P.Morgan)的Service Corps計劃,安排員工親身到非牟利團體工作,幫助後者改善管理。第13次計劃剛於上周在香港圓滿結束,是該計劃首次在亞太地區舉行,15名來自亞太和美國的摩根大通職員留港3星期,協助4間非牟利團體改善資源運用、服務策略和計算社會投資回報(SROI)等。

 

15位來自香港和美國的摩根大通員工(左起):Terry-Ann Burrell、Ronnie Allan與黃筠怡,各自花上3星期,協助3間本港非牟利團體改善管理。

 

  參與今次計劃的非牟利團體包括香港青年協會(青協)、YWCA、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和SOW Asia。摩根大通全球慈善亞太區執行董事徐丹表示,公司會先挑選多間對計劃感興趣的非牟利團體,再商討合作,了解對方哪些方面最需要組織以外的顧問提供專業意見,最後揀選最能讓摩根大通員工發揮專長的非牟利團體。

 

本港代表 改善聖公會資源運用

 

5位參加今次計劃的摩根大通員工中,6人來自亞太區、9人來自美國,摩根大通全球慈善亞太區執行董事徐丹(圖)強調一切只是偶然。

 

  徐丹又指,參加計劃的摩根大通員工,一般都已效力公司3年或以上,同時連續數年有優秀工作表現,始獲公司邀請報名參加面試。公司亦會考慮合作NGO的實際需要,是否與報名員工的個人專長匹配,更盡量做到參加者有不同背景、來自不同地區,並會優先考慮從未參加過計劃的員工。

 

  今年Service Corps計劃已舉行第3次,此前兩次分別於芝加哥和倫敦,下半年尚有兩次,一次在美國底特律,另一次地點未定。過去計劃曾在巴西烏貝蘭迪亞、印度孟買、南非約翰內斯堡、美國新奧爾良等城市舉行。

 

  徐丹稱,公司一般不會刻意挑選當地員工參加,但由於今次是Service Corps首次在香港舉行,故公司也希望有幾位香港員工參與,協助來自外國的同事認識香港文化。

 

  來自香港的摩根大通全球託管及基金服務副總裁黃筠怡是其中一個獲選參加者,她已效力公司10年,專職企業營運效率、分析資源是否有效運用。「10個人的工作是否可用5個人完成,抑或要12個人才夠?」她獲安排協助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主要分析其資源運用並提出改善方案,例如建議機構放棄非擅長而且收益有限的服務,將同一空間改用於真正核心服務,或移走不必要的物理治療設施,以增加同一空間內可容納病人的數目。

 

團體資源緊張 花費分毫須珍惜

 

青協青年領袖發展中心督導主任王茂松。

 

  摩根大通投資銀行部醫療組執行董事Terry-Ann Burrell,專職評估企業所制定的戰略如何吸引資金和投資者,被安排到SOW Asia。她認為協助社企吸引投資者和資金時,所做的預備工作和思維,與協助商業機構相似。她主要工作是評估SOW Asia是否合乎機構支援社企的目標。她笑言,像摩根大通這種跨國大企,由列印文件到蒐集資料,都有專人代勞,一間NGO或非牟利團體,在資源上就難以比擬,且資源多來自捐款,花費每分每毫都要考慮清楚。

 

  每次Service Corps計劃都歷時約3星期,其間參加的員工須放下手上工作,全力為NGO解決疑難。不過徐丹認為,這種個人發展計劃,能讓員工更加欣賞自己的工作,又指公司講求團隊精神,在員工來港期間,其同事可填補其工作。摩根大通亞太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歐冠昇(Nicolas Aguzin)也表示,實踐企業社會責任(CSR)不應單單開支票捐款:「更應發揮企業自身的規模效應、環球視野以及員工的核心技能、專長。」

 

摘錄自香港經濟日報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傾力救市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