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0-02-24

陶冬與Openshaw教授關於疫情前景的一場談話

  以下為Openshaw教授和陶冬博士的一場對話,雙方在此表述的觀點均只代表個人獨立意見,與所就職機構無關,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Openshaw教授的主要觀點

 

  世界衛生組織講這種新疾病定名為COVID-19。多數專家現在相信疫情會傳播到全世界,因為中國以外已經有29個國家出現了感染個案,許多國家是無法如中國那樣實施人口隔離的。

 

  我們估計SARS-COV-2(造成COVID-19的病毒)可能感染到全球60%的人口,有機會觸發本世紀所未見的疫病流行。SARS-COV-2比SARS或MERS更具傳染性,不過它的致死率較低,估計1%左右,相比SARS的10%和MERS的34%。

 

  如果發生全球疫情,公共醫療體系會承受巨大的壓力,我們尤其擔心那些城市人口稠密而衛生資源不足的國家。多數感染患者可以不經過醫療幫助便康復,嚴重患者則需要先進的醫療機器進行護理。

 

  溫暖的春季天氣可能延緩病毒在北半球的傳播,但是沒有理由相信SARS-COV-2會完全自動消失。疫苗可能需要1-2年的時間才出現,也許會有抗病毒醫藥證明有效,不過目前沒有任何特效的醫治手段。

 

  中國政府看來迅速地、高透明度地通報了他們所面臨的出境,對遏制疫情蔓延和告知世界其他地方如何管制疫情幫助巨大。沒有證據顯示病毒是經過基因改造或干預的;很明顯也非來自實驗室。來自中國的數據似乎建議感染已經見頂,不過我們要假設社區尚有未被確診的個案。

 

  沒有證據顯示口罩可以防止受感染。基於已知的訊息,我的建議是勤洗手、避免去人多的地方、希望好事發生。

 

陶冬博士的主要觀點:

 

  對經濟的衝擊主要來自人們的恐慌,而不是病毒。中國政府的嚴厲措施和社交媒體鋪天蓋地的內容,對防堵疫情有幫助,但是對經濟構成巨大的打擊。

 

  這次疫情對經濟的打擊遠大過SARS。2月17日上海市全日地鐵流量為165萬人次,正常情況下一天的流量超過1000萬人次。起碼一半人在遠端辦公,出門的也是家與公司直線交通,不作非必要購物,不訪親會友。

 

  工業用電量目前僅有上一年同期的三成。多數小微企業只有維持1-3個月的現金流,公司倒閉已經在發生,並可能產生連鎖反應。政府推出了一些扶助企業的措施,目前看來不夠直接,需要有進一步的措施。

 

  中央政府在呼籲企業有序復工,但是大量民工仍滯留在鄉下,受到鄉村政府的阻撓和交通的限制。工廠開工後只要有一位工人得病,整個工廠要停工隔離14日,期間企業必須全額支付工人工資,所以多數企業仍在觀望。多數地方政策偏重隔離防疫,企業復工的成本很高。

 

  全球的產業鏈衝擊可能被低估。中國或許沒有一流的汽車品牌,但是世界上五成汽車零件與中國有關,缺少一個零件,整台汽車無法離開生產線。電子產品中八成零件或組裝與中國有關。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與SARS時候不可同日而語。

 

  相信中國政府會出台財政、貨幣政策來穩定經濟,也會有一系列補貼政策來鼓勵消費、扶助企業。這些政策是必須的,對實體經濟有幫助,但是乘數效應未必理想,2003年處在一個新周期的起點,今天仍在增長下行階段。貨幣擴張對資產價格的幫助可能大過對經濟的幫助。

 

  疫情過後經濟的反彈力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政府的房地產政策。相信「房住不炒」的大原則不會改變,但是這次經濟下滑太兇猛,地方政府又急需資金,房地產政策在短期有「因城施策」的放鬆餘地,起碼政策不會進一步收緊。

 

  今年是本土及海外債券償還的高峰年。在維穩壓倒一切的原則下,相信政府可能在流動性處理上網開一面。2020年的債券違約數量有望好過去年。預計人民幣匯率短期小貶,這是中美經濟與貨幣政策此消彼長所決定的。

 

  關於疫情何時及如何見頂,武漢、中國及全球是三個不同的維度,需要分開來看。疫情在中國開始得早,中國政府的防疫隔絕力度甚大,儘管中間可能出現新的起伏,疫情在中國見頂可能早過世界其他地方,這也會反映在資產價格上。

 

  本文為個人觀點,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與拍賣官看藝術】東南亞藝術市場是下一個熱點?一探各地獨特及吸引之處!► 即睇

更多陶冬天下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中國經濟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傾力救市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