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2-02-14

狼來了?美國欲騎劫北約走上不歸路

  過去兩星期美國不停放風,俄羅斯不是明天入侵烏克蘭,便是在未來數星期內採取侵略行動;不是在冬奧結束前,便是在冬奧結束後,這樣來回講了好幾次,並大張旗鼓撤僑及調兵遣將,還要求北約造好戰爭準備云云。這不禁令我想起小時候聽過的「狼來了」這故事。美國如此表現不是由於神經過敏,或是真的收到這樣情報,而是有目的地煽風點火。

 

  如歐洲和俄國關係惡化,從而打擊兩者的能源合作,美國是最大的得益者吧。難怪美國經常代德國喊話,制裁俄國從取消北溪二號開始,這是一條由俄國經波羅的海直接到達德國的天然氣運輸管道,早於去年工程已完成。自喊停後,歐洲燃油大幅漲價,推高了通脹指數。失去了俄國的天然氣,取而代之便是美國昂貴的頁岩油,美國並由此可力保其美元霸權。看來,最想見到俄烏開戰的可能是美國了,即使只是一場偽戰爭。

 

  除經濟外,美國亦可加強她在北約的軍事領導角色,她推動北約對準俄羅斯這位宿敵之餘,亦把戰線拉到中國去。日前白宮公布總統拜登任內第一份印太戰略報告,報告中特別強調來自中國的挑戰。事實上,當三年前北約在七十周年峰會,制定出「北約2030」未來10年的改革報告,雖仍以俄羅斯為主要對手,但也加上了作為假想敵的中國,指出中國對北約具有系統性威脅,這將是北約未來戰略的重要一環。

 

(iStock)

 

  作為一個西方軍事聯盟,當他們這樣描述中國,其意思必然是在軍事安全領域上。中國又不在大西洋地區,如何威脅北約成員國的安全?可是,即使中國在其所屬的亞太地區有加強軍事力量的跡象,理論上不屬北約所能置啄的範疇。現在北約指面對中國的威脅,似乎令人感到混淆,這種說法似乎和因中國崛起而引發的一切問題有所混為一談。

 

  要規範中國在各領域合乎西方眼中的國際標準,也不應由北約來出手,特別在經濟和科技上,這與北約角色何干?要知道,1949年3月由美國、英國和法國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旨在對付蘇聯為首的東歐集團,以及應對大西洋區域安全問題,屬冷戰時期產品。在蘇聯解體後,北約其實已經完成了歷史使命,有評論認為不應再發揮軍事角色,又或轉換成不同性質的組織。

 

  可是,冷戰雖結束,美國繼續軍事擴張,領導北約參與了多場戰事,從南斯拉夫解體到佔領阿富汗、利比亞和敘利亞內戰等,直到特朗普高呼要美國再次強大,要求北約成員國分擔更多的軍費,換言之即維繄軍火商的利益,至今北約軍事開支已佔全球國防開支的70%。

 

  俄羅斯在葉利欽時代與北約曾有過短暫蜜月期,到普京上台後俄國又成了北約的重點目標。為了削弱俄國在其傳統勢統力範圍的利益空間,北約更不斷東擴甚至到俄國門口的高加索,格魯吉亞首先成為犧牲品。為了拉攏格魯吉亞加入北約,美國在背後助長親美反俄力量;俄羅斯也不甘示弱,利用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來分裂格魯吉亞,令到前蘇聯地區動蕩不安。

 

  北約東擴乃是後冷戰時代的重要國際事件,這必對北約本身及各成員國的發展,以至全球秩序特別是歐洲安全格局,帶來無法估量的影響。美國企圖為複雜多變的國際關係作簡單化定調,並欲以北約為武器對付中俄兩國,歐盟成員國真的會跟隨嗎?顯然當中的新舊歐洲有不同看法,可另文分析。

 

  無論如何,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是,北約這個原局限於北大西洋的軍事聯盟,現在已變成伸到全球的組織,與當年成立的初衷已不一樣了。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健康網購 | 6月限定優惠【送:明目藍莓精華36:1】乙樽► 火速行動

更多容我世說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美國 #烏克蘭 #俄羅斯 #北約 #軍事衝突 #歐洲 #大國博弈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