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2025-04-01Photo: 圖片由作者提供
台南美食之旅
台南是公認的台灣美食重鎮,一位住在中西區的朋友熱心帶路,重溫了睽違多年的府城美食之旅。台南好吃的實在太多,滿街滿巷的都是名店,很容易陷入選擇障礙,而且怎麼吃都吃不完。這回短短兩天一夜,幾乎全部集中在中西區,相較於過往四處奔波,其實更有效率,照樣吃到遠超過負荷。
中西區的國華街水仙宮市場一帶,是公認的台南美食一級戰區,非常多店家都要大排長龍,當天隊伍最壯觀的就是福昇小食。這裏的鱔魚意麵大火爆炒香氣撲鼻,有魯和乾兩種選擇,花枝意麵以及炒鱔魚和花枝亦如是。多年前曾經被台南偏甜的調味嚇到過,所以挑了乾炒,結果微酸微辣,口感彈性十足,調味不會過油過鹹過甜,成功掃除了我的陰影,排半個小時完全值得。另外乾炒花枝和豬肝湯,也都肥厚鮮嫩。
酸辣甜鹹恰到好處交織的馳名鱔魚意麵。
有趣的是,老闆娘掌鍋的動作,流暢又動感,還配合腳步,忍不住多看幾眼。一查之下才知道,原來是網路上赫赫有名的老闆娘跳舞名店,老闆娘竟然有著台南國華街鱔魚意麵女王的稱號。
排隊時別忘了欣賞老闆娘的動感舞步翻炒絕活。
福昇旁邊的修安扁擔豆花,推薦招牌的五彩粉粿加古早味豆花。粉粿做出有如麻糬的Q彈口感,真的很不簡單。不加任何色素或添加劑,獨門的豆漿粉粿,暗紅色的洛神花粉粿,招牌黑糖粉粿,酸香的鳳梨粉粿,配著厚實的古味豆花,令我大為驚艷,也是在台灣其他地方沒見過的特色。
豆味十足的古早味豆花,配料都看得出用心,必訪。
轉角處則是潤餅(台灣南部叫春捲)首屈一指的名店金得,門口永遠都是連綿不絕的人龍。1954年創立的金得春捲,內容物有蝦、滷豬肉、高麗菜、滷豆乾、蒜泥、蛋皮、花生糖粉、香菜以及皇帝豆,豐富配料用靈魂的手工潤餅皮包起來,最後會在爐上加熱順便封口,餅皮比一般來得厚和紮實,咬起來非常過癮。
水仙宮旁邊的麵條王海產麵,同樣是排隊名店,配料有魚丸、花枝、豬肝和肉片,麵也很有彈性,最重要是我對添加劑很敏感,這碗麵的湯頭特別鮮美,事後也不會口渴,是真材實料產生的好湯。
另外還吃了水煎包、碗粿,完全沒有踩到任何地雷,能在一級戰區存活的果真都有好本事。
台灣雖小,南北差異卻不小。中西區的冰品名店「冰鄉」,招牌品項包括南部特有的薑糖番茄。台灣南部特別喜愛甜鹹交織的調味,這個薑糖番茄是選用甜度不高而且果肉偏硬的黑柿蕃茄,微酸的口感,沾取「海山醬」食用。這種沾醬包括獨門配料的糯米醬油膏,一大坨阿里山老山薑磨成的薑泥,還有甘草粉和糖粉,上桌之後不要懷疑,攪拌均勻就對了。第一次看到番茄要沾醬油膏的北部人,難免驚嚇,但是入境隨俗品嚐過後,真的別有一番風味。
台灣南部特色的蕃茄吃法,蕃茄沾醬油膏和薑泥很可能會有文化衝擊,但確有特色。
稍微離開水仙宮市場的,還有享味豚肉。麻油豬腳麵線和麻油心肝腰,在寒冷的天氣吃起來格外對味。
台南人講究吃,會過日子,所以培養出龐大的美食店家。滿街絡繹不絕的觀光客,注入更旺盛的商機。只見人人眼睛發光,看到甚麼都想吃吃看。不時有人會忍不住哀嚎,不外乎吃太飽或眼睛大肚子小。台南真是個容易發胖的好地方,幸好我不住在這裏,否則一定會肥到不可收拾。
好吃的店家,大排長龍都是常態,別懷疑,排下去就對了。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生死教育 | 禮儀師分享對生死的看法,修復遺體同時其實是修復家屬心靈►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