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0
重啟「建立互信」以阻止中美關係「螺旋式下滑」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其首次中國之行中,大部分活動都是與中國高級官員進行對話。他與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有五個多小時的會談和兩小時的工作晚餐,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辦主任王毅進行了三小時會晤,還與習近平主席有35分鐘的會見。事後雙方均表示,長時間的溝通是坦誠、深入和建設性的,確認此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助穩定中美雙邊關係。
(AP)
五個「雙方同意」涉及重新定位雙邊關係
根據內地央視提供的現場畫面,習近平在會見布林肯時說,「王毅主任和秦剛國務委員和你進行了長時間的會談,總體上,雙方談得坦誠、深入。中方表明了我們的立場,雙方同意共同落實好我和拜登總統在峇里島會晤時達成的共識,雙方在一些具體問題上也取得了進展,達成共識,這很好」。
習近平認為「很好」的共識包括多個方面,中國官方將其歸納為五個「雙方同意」,具體包括落實元首達成的共識、有效管控分歧、保持高層交往(布林肯邀請秦剛訪美)、鼓勵擴大兩國人文和教育交流(增加客運航班等具體措施)等,其中較為關鍵的是「雙方同意繼續推進中美關係指導原則磋商」。所謂的「中美關係指導原則」涉及雙方的彼此定位,因為外交政策是按照本國對他國的定位來制定的,比如視對方為盟友、貿易夥伴或全天候戰略合作夥伴。中國認為中美合作符合兩國乃至全球利益,雙方應該是合作夥伴,而美國則認為中國是戰略競爭對手,兩國沒有共識,嚴重缺乏互信。
王毅在與布林肯會面時再次強調,「中美關係陷入低谷,根源在於美方抱持錯誤的對華認知,導致錯誤的對華政策」。他要求美方停止炒作「中國威脅論」,取消對華非法單邊制裁,放棄對中國科技發展的打壓,不得肆意干涉中國內政。他「敦促美方不要拿強國必霸的模板來鏡像中國,不要用西方傳統大國走過的軌跡來誤判中國」。習近平也向布林肯表示,「中國尊重美國的利益,不會去挑戰和取代美國」。
但布林肯只是重複拜登去年作出的承諾,即不尋求「新冷戰」、不尋求改變中國制度、不尋求通過強化盟友關係反對中國、不支持「台灣獨立」、無意同中國發生衝突,完全沒有回應中方的具體要求(如取消對華制裁和停止打壓中國的科技發展)。這反應了美方對中美關係的定位,即中國是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戰略競爭對手,美國限制對華技術出口和制裁中國企業是在維護美國的國家安全,並非中方所說的「打壓」,而對中方來說,美方嘴上說的和具體做的完全是兩回事。
顯而易見,要避免兩國關係「螺旋式下滑」就必須改變兩國當前的彼此定位,而這次提出「繼續推進中美關係指導原則磋商」,實際上就是希望做到多年來始終未能實現的「建立互信」。儘管路途遙遠,但必須知難而進,否則兩國關係無法止跌企穩。
接待安排體現「禮尚往來」和「公事公辦」
由於布林肯是拜登政府到訪中國的最高級官員,各界對中方的接待安排高度重視,並試圖從一些細節中分析東道主對來訪者的態度。有人找出2018年習近平在北京會見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的照片,對比這次習近平會見布林肯的座位安排,認為中方「矮化」了布林肯。
(AP)
毫無疑問,這次的安排是有意而為,但同時也可以被視作參考了白宮的作法,屬於「禮尚往來」,無可厚非。
2019年2月2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會見赴華盛頓參加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的習近平主席特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當時並沒有讓劉鶴與他並排坐在壁爐前(美國總統會見來賓的慣常作法),而是安排劉鶴與美方官員面對他坐在巨大寫字台的另一邊。(見下圖)知道這段歷史,恐怕就不會覺得這次對布林肯的接待有何不妥。
也有人認為,對比前幾天習近平會見微軟公司創辦人比爾·蓋茨的安排,似乎中方「有意冷落」布林肯。這個說法也欠妥,因為蓋茨與布林肯身份不同。布林肯是要「從實力地位出發」與中國打交道的美國高官,訪華是為了摸底和談判,中方在接待上主要體現不卑不亢「公事公辦」。蓋茨的身份是朋友,習近平對他說,「你是我今年在北京會見的第一位美國朋友」,中國人對朋友自然要好酒招待。
美方擅長「管理預期」有效引導輿論
由於美方官員日前放風稱,不期待此行能達成哪些具體成果,外界普遍相信布林肯與中國官員的會談可能成效甚微,《紐約時報》的一篇報導更直接用「美國商界對布林肯訪華放低期待」作為標題。其實這是美方「管理預期」 (managing expectations) 的一種手段,中美雙方事先肯定已就某些具體問題達成了共識,美國主管東亞及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康達本月初訪華就是為布林肯的北京之行鋪路。
透過「降低預期」,美方有效地引導了輿論,令布林肯的訪問更顯得有成果,從而減少拜登的政敵攻擊其對華政策的「口實」,這是華府官員善於營造輿論氛圍的例證,同時也顯示出政府團隊的公關實力。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