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1
中美制度論爭
西方的主流媒體或是仇中疑中的人,每見中國經濟增長的速度有下行壓力時(雖然速度仍比西方國家高得多),總會散播中國經濟快將或已在崩潰的論調。此種說法重複了幾十年,總是被事實一一推翻。
聰明一些的批評者或攻擊者會用另一種套路來自圓其說,較常見的是中國的制度是壓迫性的,必不會有好結果。但這套路亦有不同層次、不同漏洞,若不修補,仍是缺乏說服力。
中國制度不礙利民政策
較為原始的說法是中國的制度壓迫人民,所以創新能力一定很差勁,沒有創新,經濟也上不去。新加坡外交家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對此論述有很好的回應︰你們都同意壓迫人民的社會不會有創新力吧,若中國真是壓迫性的,她自然不會創新,那麼中國國力必會十分脆弱,不足為懼,為何美國仍會用洪荒之力遏制中國,並正式承認中國已成為她的同級對手?若中國不是壓迫性的,這些國家又有甚麼道德根據去遏制中國的發展?
較為聰明一點,稍難推翻的說法是︰中國的制度的確差劣,她過去在經濟上似乎優異的表現,只是在於她幸運地一度採用了有效的經濟政策,例如改革開放,又或鼓勵地區之間互相競爭,經濟發展得好的有獎勵。中國的確有實施過對經濟有利的政策,若沒有,民生哪會有今天的大幅改善?既然如此,說明其制度並不一定會阻礙她推行有利人民的政策,那他們對其制度的批判豈非底氣不足?
(Shutterstock)
上述說法的一個變種是中國制度雖然差勁,但她曾從香港的法治及金融得到過幫助,所以表現勝於蘇聯。此說的附加潛台詞還有︰現在香港沒有法治了,在外國的圍攻下,中國會打回原形,創新與經濟發展能力都會枯竭。
內地創新力量早超香港
這種說法並非完全沒有根據,但我認為是誇大得失去了比重。沒錯,香港作為一個特區,對中國的經濟改革開放扮演過充當政策實驗田的角色,當然對中國的制度演變起過示範作用。不少內地企業在港交所上市,亦促使她們學懂如何按一定的市場規則辦事,這些都是難能可貴的,對中國經濟較早期的改革有過頗大的作用,我們也不用妄自菲薄,但我們亦應同時注意到,中國人民與其精英的自身創新力量在很多方面早已超越了香港。現時香港對內地的作用也許不及從前,原因不是香港再無法治(這只是西方政客及媒體別有用心炮製的迷思),而是中國早已跨越了倚賴香港的階段。舉幾個例子:中國的電子支付系統、高鐵、電動車等多種能夠普及化的科技,香港絕難望其項背,又如何談得上中國沒有了香港的幫助,創新便要萎縮?就算在最尖端的科學基礎研究方面,只要查一查包括「自然指數」(Nature Index)在內的多種指標,我們便知內地的頂尖論文數量把美國也超越了,香港的總量只是其零頭,怎麼可能說沒有了香港,中國便失去了其創新能力?
我相信任何制度都有其缺點,美國的政客及媒體心理不平衡,調動一切力量貶損中國之時,他們自己最應該做的便是檢討一下自己的制度是否缺陷更多,根本沒有資格對別人說三道四,更無資格強迫別國跟從美國自稱具備的民主制度,若有不從,便派軍轟炸別人的國土。這裏只稍提美國早已陷入形式主義民主所衍生出之病態的一些例子。
形式主義民主損生產力
經濟學家都知道,生產力與成本是同一個銅幣的兩面,美國很多產品的生產力早已遠遜於中國,我有位美國橋樑專家朋友告訴過我,在美國建一道橋,成本等閒是中國的5倍以上,主要原因是利益團體互相爭奪利益,任何項目都曠日持久,毫無進展,反觀中國,則三扒兩撥便可拍板,優劣立見。同樣的問題,並非只在橋樑建造出現,美國講了幾十年要在加州建高鐵,現在一寸也沒建成!美國芯片商為何群起反對美國政府禁止向中國輸出某些芯片或技術?因為他們知道若中國買不到某些芯片,便會自力更生,不用多久,便能用白菜價錢生產芯片,美國根本無法與其競爭!又例如美國形式主義民主重視一人一票,但選出來的總統卻居然可以是訴訟纏身的特朗普及腦力體力俱使人懷疑的拜登,明年大選可能又是這兩位仁兄在鬥。我們若細察美國選舉過程,容易可見是在比賽競選的經費,及哪一位候選人更懂得在公關的指揮下演戲,此種制度對人民有好處嗎?美國的生產力也早受到其制度的破壞,美國憑甚麼要別人跟從她?
中國的做法不同,她多次強調,別國不用學中國,也學不了,要按自己情況摸索,這顯然合理得多。
(本文原載於9月1日《晴報》)
第九屆「傳媒轉型大獎」請投etnet經濟通一票! ► 立即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