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7
從施政報告說起
我在友報曾說過,特區政府有三大任務︰一是抗疫;二是遏制黑暴,將其繩之於法;三是發展經濟,融入大灣區。林鄭的施政報告雖項目繁多,但各條文中大多都與上述3個任務有關。
黑暴問題已有《香港國安法》去對付,不贅。抗疫與經濟要做的事仍多。先說抗疫,市民對政府的抗疫策略一直大有保留,怨其力度不足,不夠進取也!
施政報告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值得讚許。(資料圖片)
政府檢疫方法落伍
林鄭認為全民檢疫只是一個口號,因為做不到。我不同意這說法,政府有些理念似未搞清,做法也落後。9月份檢疫時,政府兩個星期才驗了不足200萬人,所以林鄭認為要全民檢驗,就算效率增加1倍,需時也要1個月。從梁振英發給不少KOL的短評中得知,原來政府進行核酸檢測時,仍然用著過時的方法,怪不得林鄭害怕處理不了750萬人的樣本。今年4月,頂尖醫學期刊《刺針》已有研究報告指出,20、30人的樣本可混在一起,若結果是陰性,則這批人全是陰性,不用再驗;若是陽性,則起碼其中1人是陽性,這批人的個人樣本,便要分開重驗一次,找出誰人是陽性。論文發現,用此方法,省時省力,準確性極佳,後來不但武漢、青島等城市都用此方法,美國不少檢驗中心也是10個樣本混合去驗,效率得以大大提高,我倒是想不到香港還是如此落後,未有參考別人的成功經驗。希望政府全面檢視一下自己的程序與資源,看看是否可數倍地提高效率。青島可5天內完成香港要1個月以上的工作,對香港的形象是很不好的。
政府的另一盲點似乎是以為全民檢測未必能清零,所以不值得做。但帳不是這樣算的。全民檢驗,的確不能確保立時清零,總會有漏網之魚,但我們可肯定這會截斷多條傳播鏈,在一定的時限內大幅減少個案。個案一少,政府便可以有足夠的資源,一發現個案便大規模及有針對性地檢驗,這樣可為香港買到時間,並大有機會創造出通關的條件。待疫苗能廣泛使用,問題便大部分解決掉。況且我以前已指出過,以經濟成本效益計,全民驗疫就算效果只能維持三幾個星期,已經是完全值得。
在經濟發展上,我們可引用毛澤東從前的一句名言︰「人的因素第一」。經濟學家重視人力資本,與毛的觀點十分接近。人的因素包含有吸納人才、培養人才及人心的問題。今次施政報告中有項建議,叫「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我十分贊成。政府打算每年動用最多4.32億元,資助香港剛畢業的大學生到大灣區工作,每人最高資助額1.8萬元,從一些報道可知,若薪水是1.8萬元,政府則肯對僱主補貼1萬元,這意味著有些人可得到更高的薪酬及補貼。阻礙香港年輕人到大灣區工作的一個原因,是那裏的起薪點不及香港,但別人機會多、升級快、前途無限,有了這補貼,可鼓勵更多人到大灣區,他們的人數足夠多後,可把大灣區的信息反饋到香港他們的朋友圈中,減少思想障礙。大灣區的發展是香港的機遇,年輕人早點明白是重要的。但光是津貼還是不夠,社會應多推動一些介紹大灣區的資訊計劃,並鼓勵年輕人不要老是躲在自己的舒適地帶之內。
應廢通識科省資源
人的因素重點之一是人心,人心受教育影響。香港不少朋友在黑暴開始後檢視過通識教育的「課程」及考試題目,其中有不少觸目驚心之處,絕非某些教師及教協可推搪過去。我素來支持通識教育這個理念,但其形式卻不必是為此開設一科,讀好歷史、科學、數學等,完全可達到通識的目的,而且更適合高中這個年齡群的學生。有些內容,例如在課室中大談空泛的政治理念,或甚至宣揚港獨,不但可能違法,而且完全不適合中小學生。
施政報告中既然也觸及這一科,估計政府是要作些整頓了。我看整頓的選擇不外乎幾項︰一是乾脆廢了此科;二是把此科視為選修,不是必修;三是對其內容及考卷作出改善。
我認為上策是把此科廢掉,這樣可空出大量學習時間與資源,學生多了空間學習歷史及數理科目。現時只是初中必修歷史,這不足夠,高中也應如此。未來的世界中,科技會非常重要,中學不多學點怎成?
最起碼的方案也是將此科變為選修科。通識科搞得一塌糊塗,政府怎能強制所有的學生去讀,這不是糟蹋我們的下一代嗎?但必須指出,就算是選修,其課程也要根本性改革。中小學所教的,本應是千百年來人類社會沉澱出來的基本知識,而不是一些太有爭議性的題材,後者可在大學及研究院才引入。
我不管某些「教育家」指出甚麼辯解,通識科在港的試驗,已是一場災難,大大的削弱學生慎思明辨的能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希望施政報告只是一個開端,政府要早日解決這問題。
轉載自: 晴報
【你點睇?】內地男星王星被誘騙至泰國後失聯,最終獲救回國,事件會否影響你到泰國旅遊的信心?►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