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3-06-30

Tesla殺手相繼倒下!Lordstown破產、Rivian燒錢、Lucid財困,全是特斯拉減價戰受害者?

  電動車龍頭Tesla創辦人馬斯克今年5月預言,未來一年經濟環境充滿挑戰,很多公司有機會破產,想不到竟一語成讖——美國電動車品牌Lordstown Motors剛剛在6月聲請破產保護。但教人意想不到的是,該公司同時向電子代工巨擘鴻海科技提出訴訟,指控對方詐欺和違約。雙方原為電動車生產的合作夥伴,為何最後要對簿公堂呢?看似前途一片光明的電動車產業究竟藏有甚麼暗湧?除Lordstown外,還有哪家美國電動車初創正陷入困境呢?

 

Lordstown與鴻海結盟解財困

 

  創立於2018年的Lordstown Motors,總部設在俄亥俄州洛茲敦(Lordstown),主要產品為最受美國車主歡迎的電動農夫車(Pickup Truck)。2019年,該公司購入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即將關閉的洛茲敦工廠,被前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讚譽為「保就業」的救星,因而聲名大噪。

 

  2020年,Lordstown在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以SPAC方式借殼上市;2021年2月,其股價一度突破400美元,市值攀升至50億美元(約390億港元)。但好景不常,2021年Lordstown因資金周轉不靈,無法實現量產,公司創辦人兼執行長史蒂夫·伯恩斯(Steve Burns)被迫下台。

 

  為求擺脫財務困境,Lordstown於2021年宣布以2.3億美元(約17.94億港元)將洛茲敦工廠售予鴻海科技(Foxconn),成為後者在北美的首個電動車生產基地;交易附帶條件為鴻海須另加5,000萬美元(約3.9億港元)購入Lordstown的股份,而Lordstown則會將電動農夫車Endurance交給鴻海代工生產。

 

Lordstown Motors以2.3億美元,將樓面面積達620萬平方呎的洛茲敦廠房與設備售予鴻海。(圖片來源:鴻海官網)

鴻海與Lordstown Motors於2021年簽訂合作協議,Endurance電動農夫車交由鴻海在洛茲敦廠房代工生產。(圖片來源:鴻海官網)

 

  2022年11月,鴻海同意再投資1.7億美元(約13.26億港元)收購Lordstown的股票,並完成了部分投資協議,買下2,270萬美元(約1.77億港元)的A類普通股和3,000萬美元(約2.34億港元)的優先股,讓Lordstown有足夠資金來提高Endurance的產量。

 

Lordstown聲請破產、告鴻海

 

  然而,踏入2023年後,Lordstown財務狀況依然未見起色。3月,公司股價開始跌破1美元,不符合股價長期維持在1美元以上的上市規則,有機會被強制下市。4月,該公司接獲納斯達克的下市通知,而鴻海也致函警告Lordstown,如果30天內無法解決強制下市的問題,即違反雙方投資協議,鴻海將會退出交易。

 

  5月24日,Lordstown以15股併1股方式,執行股票反分割(Reverse Stock Split),把股價強行推回1美元以上的門檻,以滿足交易所設定的最低股價要求。可是,鴻海以Lordstown股價長期低迷,仍有機會遭強制下市為理由,拒絕完成新一輪投資。

 

  6月27日,Lordstown因資金鏈斷裂,於是向法院聲請《破產法》第11章保護令,啟動公司重組,藉此尋找買家接手。同時,該公司又狀告鴻海,指控對方欺詐,而且屢次違反承諾,未有履行1.7億美元的投資協議,更聲稱鴻海只是利用Lordstown,藉由雙方合作獲取資源來推進自身的業務利益。

 

Lordstown Motors於2023年6月27日向法院聲請破產保護,並控告鴻海詐欺和違約,更聲稱鴻海所作所為足以摧毀一家美國初創公司的事業。(圖片來源:Lordstown Motors官網)

 

鴻海失去Lordstown影響有限

 

  面對Lordstown的控訴,鴻海回應指,之前一直跟Lordstown進行協商,希望協助對方解決因營運造成的財務問題。惟Lordstown卻發表不實言論,試圖誤導公眾,兼且不願依約履行雙方投資協議條款,故此現已暫停談判,並保留採取法律行動的權利。

 

  如今Lordstown擁有最具價值的資產只剩下Endurance電動車,希望在聲請破產保護令後,可以為Endurance找到買家,目標是那些想要現成車型設計的電動車製造商。倘若Lordstown無法找到願意重啟Endurance生產的買家,那麼鴻海洛茲敦工廠空出來的產能,可能會吸引到那些尋求盡快在美國落地生產的海外車廠,以符合美國政府電動車補助方案的要求。

 

  此外,鴻海手頭上還有另一個電動車代工項目可以頂上——Fisker旗下新車型Pear,計劃2025年上半年在洛茲敦廠房量產,預計年產能為25萬輛。由此可見,失去Lordstown訂單對鴻海北美車廠的影響有限。

 

Rivian不斷燒錢淪為殭屍企業

 

  近年遭遇困境的電動車初創公司,又豈止Lordstown一家呢!基金管理機構Navellier & Associates投資長路易斯·納維利爾(Louis Navellier)預計,電動車產業將會進行大洗牌,因為除特斯拉(Tesla)和比亞迪(BYD)以外,根本沒有其他電動車初創是賺錢的。

 

  納維利爾指出,當中處境最危險的是Rivian。該公司創立於2009年,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爾灣市,產品包括電動農夫車、電動休旅車(SUV)、以及電動貨車。雖然Rivian獲得亞馬遜(Amazon)的投資和訂單,但卻苦於生產屢次延期、交車數量不足,始終未能達成規模經濟,導致不斷燒錢,單計2022年已燒掉66億美元(約514.8億港元)。

 

全球最大電商平台亞馬遜於2019年向Rivian訂購了10萬輛電動貨車,現已開始陸續交車,為Amazon顧客運送網購貨件。(圖片來源:Rivian官網)

 

  2023年第一季,Rivian收入為6.61億美元(約51.56億港元),較2022年同期的9,500萬美元大增7倍;同季淨虧損則為13.5億美元(約105.3億港元),比2022年同期的15.9億美元為少,燒錢速度看似有所放緩。惟富國銀行分析師科林·蘭根(Colin Langan)指出,Rivian燒錢速度依舊是投資人的關注焦點。

 

  Rivian第一季帳上現金資產為118億美元(約920.4億港元),仍低於2022年第四季的121億美元。其實,自2023年初以來,Rivian股價已累跌20%以上,因此6月已被踢出納斯達克100指數成分股之列。2022年,該公司更被投資研究機構New Constructs列為「殭屍企業」!

 

投資研究公司CFRA Research評估,Rivian每輛車的銷售成本高達22萬美元(約171.6萬港元),但新車平均售價僅為8.1萬美元(約63.18萬港元),可說是「賣一輛、蝕一輛。」(圖片來源:Rivian官網)

 

Lucid獲得沙地基金注資續命


  繼Rivian之後,另一家被點名的燒錢電動車初創是Lucid。該公司成立於2007年,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紐瓦克,主打豪華電動車。2021年,Lucid以SPAC方式上市,預估股權價值高達240億美元(約1,872億港元),成為史上規模最大的SPAC交易,風頭一時無兩。

 

  但到了2023年首季,Lucid的收入僅有1.494億美元(約11.65億港元),遠低於市場預期的2.099億美元;淨虧損則達到7.795億美元(約60.8億港元),較2022年同期的8,130萬美元大幅增加。同一季度,Lucid持有現金為34億美元(約265.2億港元),遠比2022年底的44億美元為少。財務長雪莉·豪斯(Sherry House)表示,手頭現金只可供公司營運至2024年第二季。

 

  幸好,Lucid在2023年5月底獲沙地阿拉伯公共投資基金(Public Investment Fund)注資18億美元(約140.4億港元),讓資金鏈不致斷裂。同年6月,該公司更宣布,與英國豪華車品牌 Aston Martin簽下供應協議,提供電動車動力系統和電池系統,合約價值逾4.5億元(約35.1億港元)。由此看來,Lucid的情況比Rivian稍好一點。

 

Tesla宣布減價後, Model Y售價為54,990美元(約42.89萬港元)起,而Lucid旗下Air Pure的定價則為87,400美元(約68.17萬港元),無形中削弱了後者的吸引力。(圖片來源:Lucid官網)

Lucid宣布,將向Aston Martin供應電動車動力系統和電池系統,用於製造超豪華高性能電動車。Aston Martin會以公司股份和分期現金付款方式,向Lucid支付技術使用費,日後Lucid將佔其股權3.7%。(圖片來源:Lucid官網)

 

Fisker不設廠房,虧損幅度少

 

  相比起前兩者,另一電動車初廠Fisker的經營狀況似乎更好一些。該公司成立於 2016 年,總部坐落於加州曼哈頓海灘,專注於設計汽車,生產交給其他車廠代勞。Fisker主推平民電動車,首款車型Ocean是奧地利車廠麥格納斯太爾(Magna Steyr)負責生產,第二款車型Pear則由鴻海代工。

 

  因為Fisker沒有自設廠房,所以虧損幅度比其他電動車初創為少,華爾街估計其2023年營業虧損額約為2億美元(約15.6萬港元)。及至2023年3月31日,Fisker持有的現金資產為6.525億美元(約50.9億港元),較2022年底的7.365億美元進一步減少。該公司第一季通過直接增發股票籌資約4,700萬美元(約3.67億港元),以改善現金流。

 

  2023年4月,Fisker宣布 Ocean電動車取得歐洲主管機關的銷售許可,自5月起向歐洲市場交車,美國市場則從6月起供貨,定價為37,499美元(約29.2萬港元)。該公司計劃2023年第三季擴大產能,預期全年產量為32,000至36,000輛。

 

在Tesla連番降價下,各家電動車初創均感到一定的經濟壓力,但Fisker卻是個例外。Fisker Ocean的售價為37,499 美元(約29.25萬港元),這是所有美國電動車中最便宜的價格。(圖片來源:Fisker官網)

預計2025年量產的Fisker Pear,將採用高強度鋼製底盤和單次沖壓特殊工藝製造,售價約為35,000美元(約27.3萬港元)。(圖片來源:Fisker官網)

 

Tesla打價格戰壓縮對手利潤

 

  為甚麼這些一度被譽為「特斯拉(Tesla)殺手」的電動車初創近期全都陷入困境呢?究其原委,只因Tesla自2022年底起數度調降售價,迫使其他車廠跟進減價促銷,大幅削弱了對手的獲利空間和現金流;加上利率持續攀升,借貸成本上漲,更令初創車廠面臨資金吃緊的艱難局面。瑞銀(UBS)分析師指出,現時全球汽車市場供應過剩,將使價格戰加劇。Tesla砍價、傳統車廠推出定價更便宜的電動車,均對Lucid、Rivian等車款的需求構成影響。

 

  當初Tesla推出電動車,因產品不被看好,所以市場上幾乎沒有競爭對手,造就該公司獨佔電動車市場逾10年的格局。可是,當下電動車初創卻要跟龍頭特斯拉、以及其他傳統大車廠正面交鋒,市場競爭之激烈已非Tesla初出茅廬時可比。

 

  再者,新冠疫情擾亂了全球供應鏈,對剛上軌道的初創車廠衝擊更大,使到量產進程受阻,無法達到預期交車數量。其實,電動車實現量產絕非易事,Tesla也是熬過2016至2018年間的「產能地獄」(Production Hell),始能穩佔當今電動車霸主地位。時至今日,Tesla創辦人兼執行長伊隆·馬斯克(Elon Musk)仍稱呼旗下美國德州和德國柏林的新工廠為「巨大錢坑」,備受高成本、低產量、以及供應鏈問題困擾。

 

在整個電動車行業,Tesla最具打價格戰的實力,因毛利率高達30%以上,犧牲一點利潤來換取市佔率,絕對不成問題。(圖片來源:Tesla官網)

 

初廠車廠營運效率難及Tesla

 

  馬斯克坦言:「製作原型車容易,量產卻很困難,要達到正現金流更是令人痛苦之事。」當財雄勢大的Tesla都要面對一關又一關的「產能地獄」,那麼資金有限的初廠車廠要實現量產自然難上加難。Lordstown曾揚言,未來每年能夠產出數十萬輛電動車,惟實際產量卻少得可憐,2022年更將產量目標從500輛大減至50輛,所以才要把工廠轉售給鴻海。

 

  Lucid最近表示,2023年預期產量將「超過10,000輛」,措辭較之前宣布的「10,000輛至14,000輛」顯得保守。Fisker預計,2023全年產量為「32,000至36,000輛」,也低於此前「42,000至43,000輛」的生產目標。至於Rivian,盡管其第一季生產量只有9,395輛,低於2022年第四季,但仍重申2023年50,000輛的生產目標不變,這差不多等於2022年產量的2倍,並宣稱2023年有望轉虧為盈。

 

  市場研究機構Global Equities Research指出,Tesla規模與營運效率並非Rivian、Lucid、Fisker可比,在科技行業持續裁員和經濟放緩的情況下,這些競爭力較弱的初創車廠有可能會破產。綠能投資機構Energy Impact Partners合夥人卡西·鮑則持樂觀看法,認為電動車需求將從2024年開始回升,故此正在尋找電動車初創的投資機會。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第九屆「傳媒轉型大獎」請投etnet經濟通一票!► 立即行動

更多智城物語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Smart Living #電動車 #Tesla #創辦人 #馬斯克 #破產 #Lordstown Motors #鴻海科技 #Rivian #Lucid #減價戰 #受害者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