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9-11-13Text: 嶺南大學研究生院、亞太老年學研究中心研究副教授 劉嘉慧博士

如何更有效消減貧窮?從田野實驗研究成果得到的啟示

  隨著經濟增長,全球的整體人類發展指數(1990-2017)亦有顯著改善,可是,極高與低人類發展水平國家/地區的差異愈趨擴大,表示發展不均的現象顯著(註1)。即使發展中國家得到不少的國際支援,這些國家仍然缺乏可預防性疾病(如瘧疾)治療、提升兒童接受基礎教育比率的有效措施。然而,發展中國家的扶貧政策措施是否奏效,對消減全球貧困人口至為重要。如何更有效消減貧窮成為了跨學科、跨界別協作的重要政策議題。

 

  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三位發展經濟學家Abhijit Banerjee、Esther Duflo及Michael Kremer多年透過不同的田野實驗 (field experiments) 深入了解貧困人士的生活狀況,更細緻探究貧窮問題的根本,並評估不同扶貧政策介入模式的成效 (註2)。筆者藉著他們多年來有關扶貧實證研究的成果,分享他們對有效實行扶貧措施的看法,反思我們現行的扶貧措施。Banerjee 及Duflo認為我們應摒棄固有的意識形態、無知及慣性的做法 (即3Is – Ideology, Ignorance and Inertia),推動扶貧措施應因時制宜,不能存有單一解決問題的方法;亦應多聆聽貧困/低收入人士的真正需要,對症下藥 (註3-4)。本港的「社會房屋共享計劃」中,「共住共生」的概念對部分合資格申請的家庭產生不少疑慮,策劃者透過不同渠道的解說 (包括個案分享),計劃能成功為有需要家庭提供可負擔過渡性房屋及公用空間,提升他們的社會和經濟參與,與鄰居建立守望相助的關係;同時,透過提供適切社會服務支援提升他們的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質素 (註5)。

 

  此外,他們的實證研究亦發現部分貧困人士大多缺乏足夠的資訊影響他們回應扶貧措施的行動。不少居港的小數族裔人士因語言、溝通問題阻礙他們使用公共服務,如他們對子女報讀學校的資訊、社會福利的申請資格要求等認知度不足,影響他們對公共服務的使用 (註6)。換言之,推行社會創新的政策措施更適切解決當下的社會問題,同時,亦應回應受助人士的需要 (如對服務的認知度),並讓受惠家庭了解政策對他們實質帶來的正面影響,這些行動更能有效推展扶貧政策 (註3-4)。

 

註:

1.指數值參考出生時預期壽命、預期受教育年期、平均接受教育年期及人均國民總收入 (見表1)。有關低至極高人類發展水平國家/地區的指數趨勢數據,見表2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2018). Human Development Indices and Indicators 2018 Statistical Update. New York: UNDP. Retrieved 1 November 2019, from http://hdr.undp.org/sites/default/files/2018_human_development_statistical_update.pdf)。www.ted.com/talks/esther_duflo_social_experiments_to_fight_poverty/transcript

2.The 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 (2019). Popular Science Background: Research to Help the World’s Poor. Retrieved 27 October 2019, from https://www.nobelprize.org/uploads/2019/10/popular-economicsciencesprize2019-2.pdf.

3.Abhijit, B. and Duflo, E. (2011). Poor Economics: A Radical Rethinking of the Way to Fight Global Poverty. New York: PublicAffairs.

4.Esther Duflo in a TED talk about her research: Social Experiments to Fight Poverty Retrieved 27 October 2019, from www.ted.com/talks/esther_duflo_social_experiments_to_fight_poverty/transcript

5.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會房屋共享計劃」,詳見:https://communityhousing.hkcss.org.hk/zh-hant

6.政策二十一有限公司及香港大學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 (2018) 「少數族裔人士對主要公服務的認知和滿意程度研究」報告,詳見:https://www.povertyrelief.gov.hk/chi/pdf/A%20Study%20on%20EMs'%20Awareness%20and%20Satisfaction%20towards%20Selected%20Public%20Services%20-%20Report.pdf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TikTok美國禁令生效前大批「TikTok難民」湧入小紅書,你認為該現象會否對中美文化交流帶來正面影響?特朗普暫緩禁令後小紅書熱潮會否持續?► 立即投票

更多嶺南人語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貧窮 #經濟學家 #田野實驗 #扶貧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