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12/05/2021

It’s ok to be sad!學會擁抱悲傷,才懂得麻木比心痛更可怕

  說是詛咒也好,慣例也好,連串節慶過後,確實是失戀的高峰期。

 

  所以,這陣子我總是忙著陪伴這個、安慰那個,穿梭於一堆暫時蕩失方向的靈魂之中。撫慰的說話說得多,我都漸漸感覺麻木了,差點兒忘記復元其實需要耐性。

 

  世界轉變太快,彷彿連忘記一個人都需要光速進行,整個社會風氣也好像告訴我們一定要堅強、理性、豁達,懦弱只會令你輸得更徹底。今日失戀嘛,明天睡醒就必須振作。

 

  人非草木,你最後睡過的床單,我不捨得換掉;你最後喝過的水杯,給我拿來悼念你的吻;你最後轉身的背影,已經刻在我的心上;明明很想哭,明明很難過,教我如何裝成滿不在乎?

 

  既然用心經營過、付出過,怎麼能夠把那些愛霎時收起。尤其明白到,我們當初曾經得到過多少快樂、多少美好回憶,今日就要以倍數奉還,沒任何人可以獨善其身。

 

  遏止自己釋放情緒,從來都只會將傷痛埋得更深。既然失戀無可避免,怎樣去面對、處理、調整情緒,才不至於白白浪費眼淚?

 

  這星期剛好聽到衛蘭的新曲《It’s ok to be sad》,想一想,坦承自己的感受,把瘀血消除,傷口才會真的好轉過來!

 

  「不必裝作退燒,不必裝作放低了,真的心碎不必裝作笑……」

 

  「儘管哭到破曉,不必裝作看開了,小小激憤不必去治療,平和等於愛的感覺死了,哀傷 好過 扮麻木算了」

 

  終於等到一首不再強迫我們故作瀟灑的歌,提醒我們處理傷口的重要性。

 

  我們誰不是從小被貫輸要堅強,跌痛了,就原地站起來,拍拍雙手說句「無事。當這種根深蒂固的「裝強」變成了本能反應,就似在解釋為何現代人的情緒問題總是如此複雜。

 

  「我沒事,我ok」並不一定是真正的ok,我們可能只是不想示弱,怕被慰問,怕被看穿心事。換個角度,知道It’s ok to be sad,放任感覺,將傷感釋放,sad夠了,烏雲退散,才是真正的ok。

 

  分手之後,我們最需要的,並不是盡快找個新歡填補空缺,而是顧好自己的內傷。先要明白哭泣並不是弱者的表現,「想哭就哭」是清洗和排毒的過程,排走抑壓已久的壞情緒,並且理解自己也許需要花一點時間慢慢接受和放下,不要強迫自己看開,畢竟傷感這東西,是永遠無法一鍵清空。必要時,找個朋友分享秘密心事,打開一扇窗口,別任由自己一個困在感性和理性之間角力。

 

  人大了,成熟了,體內的保護機制會變得更加小心,大腦會告訴你別再將愛情放得太重。當我們開始進入心如止水的狀態,便再也沒法坦蕩地表達情感;那時候,你或許會想念那個為愛情而大喜大悲的傻瓜。

 

  在你還有力氣歇斯底里時,在你還有眼淚未曾流乾時,請好好記低哀愁的滋味。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身體唔舒服查唔到原因?周身痠痛疲累?可能係患有心身症!點解原生家庭會長時間影響一個人?點樣脫離循環?► 即睇

Festive Cheer is in the air

You May Also Like
#感情 #傷心 #分手 #低落 #愛情 #大喜大悲 #Love Philosophy #兩性關係
More on Sex & Love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回顧24 展望25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