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1/2016
靜思才看到生命意義
中文版TED Books 系列已出版的其中一本是《靜思的藝術》(The Art of Stillness),作者是英國出生的作家和小說家皮科.艾爾(Pico Iyer)。
艾爾自1986年開始,為許多知名報章雜誌與媒體撰寫文章。他常年居住在加州和日本,所寫的書籍主題橫跨多種文化,其中包括《加德滿都錄影夜》(Video Night in Kathmandu)、《淑女與僧侶》(The Lady and the Monk)和《地球人》(Global Soul)等。
所有不幸的原因
十七世紀法國數學家和哲學家帕斯卡(Blaise Pascal)有一句名言:「人類所有的不幸,起因於一個簡單的事實—他們不能安靜地坐在自己的房間裏。」
1947年,英國拜爾德少將(Admiral Richard E. Byrd)到北極探險,他獨自在零下70度的一間簡陋小屋生活近五個月,之後他確信,「世界的混亂一半來自我們不知道自己的需要是這麼少。」或者,如京都人有時說的:「別忙來忙去。坐下來。」
帕斯卡、甚至拜爾德少將所處的時代,若與今天相比,絕對平靜得多。就在你讀這本書的時候,人類收集的資料數量已超出國會圖書館現存資料總量的五倍。任何讀這本書的人今天接到的訊息,和莎士比亞一輩子接到的一樣多。有一個新興領域叫「干擾學」(interruption science),它的研究人員發現,接完一通電話,平均要二十五分鐘才能恢復平靜。但這樣的打擾每十一分鐘發生一次,這意味著我們永遠追不上生活的腳步。
資料持續流入,湧入愈多,我們處理其中任何一件的時間就愈少。
科技唯一不能提供我們的,就是如何善用科技。
換句話說,以前收集訊息的能力,遠不如現在篩選訊息的能力更重要。我們感覺好像站在距離一幅巨大畫布兩吋近的地方,看這幅畫的複雜畫面。我們根本看不到甚麼。只有往後多退幾步,站著不動,我們才能開始看出整幅畫,也才能看清全貌。而整幅畫,就是我們的生命。看到整幅畫,才看到生命的真正意義。
看到生命的真正意義
機器愈來愈像我們神經系統的一部分,我們失去了晚上的休息時間、沒有了周末,我們就像急診室醫生一樣,永遠在待命中,但等到必須治療自己的時候,卻找不到處方。
在這個講求速度的年代,沒有甚麼比放慢腳步,更讓人有活力;在這個分心錯亂的世界,沒有甚麼比注意力,更奢侈昂貴;在這個不斷移動的時代,沒有甚麼比定下來靜思,更加急迫的事了。
無關宗教,不涉團體,靜思的目的,是貼近個人的感悟。
不是要隔絕於世界,而是不時脫離一下,才能在這個瘋狂加速的世界,穩住方向。
作者說,他旅行世界遇到最驚訝的事情之一,就是那些開發出最新科技的人,反而最明白要對最新科技設限。簡言之,努力讓世界加速運轉的那批人,最了解放慢速度的優點。作者在Google總部,看到彈跳床、室內樹屋、以及員工的工作時間有五分之一是自由時間,讓他們的思緒不受束縛,胡思亂想尋找躲藏的靈感。超過一千名Google人的科學證據顯示,靜坐冥想不僅可以讓思考更清晰、更健康,還可以提高情緒智商。
作者在TED Talk講靜思藝術,點擊超過200萬次。
「一分鐘閱讀」推介書籍
《 TED Books系列:靜思的藝術》
作者:皮科.艾爾
由 天下雜誌 出版
(天地、商務、三聯及誠品有售)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 (rthk.hk)。
【你點睇?】恒指在2024年先跌後升,你點睇2025年港股走勢?►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