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12/07/2023

走進跑馬地屹立近百年的法式建築,感受上世紀的生活氣息,以藝術延續故事

  據悉中環新地標「The Henderson」項目由 Zaha Hadid Architects 設計,被網民嘲似鬚刨與油炸鬼,但原來設計靈感來自洋紫荊含苞待放的形態,也代表有「曲線女王」之稱的Zaha Hadid,且看官意下如何。新建築此起彼落,同時意味著舊建築難逃拆卸、消隱,如早前乘興舊地重遊,驅車造訪赤柱美利樓與卜公碼頭,忽感興味索然,不過人面桃花,物是人非,千古不變。

 

  早前有緣參加考城學社 (@urban_studies_institute) 舉辦的山村道54號大宅導賞團,這(該叫半)幢大宅是香港僅存數幢戰前法式洋房之一,屬三級歷史建築,有神秘白色洋房之稱,現由保良局借用並營運,平日不開放參觀。山村道依山而建,始自成和道,盡頭是山光道,僅長0.5公里,平常信步走過,渾然不覺54號坐立著一座屹立近百年的法式建築,具Art Deco之風,外牆仍清晰可見仿石雕粉刷、希臘式迴紋圖案等古典主義裝飾設計,門窗上的橫樑木框、節段式拱形窗戶、碎花玻璃,還有露台、天井、天台、停車間、客飯廳、客房、妹仔梯,更成為「V54年青藝術家駐留計劃」基地,到訪之日,便遇上日本藝術家山下拓的駐留個展《向「病貓王」學習》,吸引著小朋友與年輕人看其塗鴉作品。

 

 

 

 

 

 

 

 

「妹仔梯」

 

  之前聽過關於這幢被砍半的法式洋房,已是2009年的事,當時保良局前主席梁安琪購入它,卻沒有搬進去,然後在2015年慷慨借出大宅,推廣社區青年藝術服務,從此「V54 年青藝術家駐留計劃」自2016年起,為青年藝術家提供低於市價的短期住宿(40歲以下可提交計劃書),透過不同創作活動,例如向舊香港電影致敬的海報創作展,用藝術連繫街坊與大眾,推廣「社區藝術」,將藝術生活化,走入平常百姓家。

 

 

 

 

 

  洋房建築經過修繕,大宅地下及走廊部位位置,原有水泥拼花階磚被修復,而這種紅白黑拼花圖案與波浪迴紋圖案,常見於1920-30s的大宅建築內;壁爐與煙囪,那個三頭獅子紋章圖案,顯示了原業主的社會地位與獨特風格。

 

 

 

 

 

 

 

 

 

 

  原業主是誰?據考究,民初廣東革命軍將領何侶俠(Ho Lui Hap)來港從商,在20年代建造這幢大宅,其子何惠民則住在隔鄰48號,何侶俠於1943年過身,大宅樓契又遭戰火毁掉,到戰後業主登記忽變成兩人,分別是Chong Sing Ching與Kwok Hei To,兩人屬甚麼關係欲查無從,後來更把大宅業權分割兩部分;1953年,Chan Siu Sau Ying(陳蕭秀英)買入54號,並一直持有,待至梁安琪於2009年購入。大宅內近百年的故事,僅餘一些零星黑白舊照,其他只能隨著歲月湮沒,還待有心人發掘,但用藝術創作交流活動延續,繼續默默發展出更多面向與可能。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香港好去處】2025去邊最好玩?etnet為你提供全港最齊盛事活動,所有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

Jazz Up Your New Year

You May Also Like
#向「病貓王」學習 #日本藝術家 #社區藝術 #大宅 #Art Deco 設計 #展覽 #法式洋房 #山下拓 #Art & Culture
More on Art & Living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