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4/2025
蘋果AI醫生來襲!AI搭配Apple Watch實現預防性健康管理!Health+顛覆全球醫療生態?
生成式AI被視新一波的工業革命,各行各業均加快導入AI,唯獨醫療行業的引進速度始終很緩慢,但隨著蘋果(Apple)計劃進軍AI健康管理領域,或許可以打破此悶局。有消息指,Apple將於2026年推出強化升級版健康App《Health+》,結合Apple Watch與AI技術,能夠偵測預示健康問題的微妙變化,並主動提出健康建議。這種預防性健康管理方式有望降低疾病的發生率,並減輕醫療系統負擔,為全球醫療保健模式帶來翻天覆地的轉變。
Read More
【蘋果的終極大計】還在乎iPhone炒唔起? Apple Watch成智慧醫療先鋒
創作AI提示語就有百萬年薪!科技、醫療、法律界爭相招聘,提示工程師將成搶手人才?
打造24小時運作AI醫生服務
Apple執行長提姆·庫克(Tim Cook)曾多次表示,蘋果對社會最大的貢獻將會是在醫療保健領域——將既有健康追蹤App《Health》升級為AI化的《Health+》,可能是實現這個願景的重要一步。根據《彭博》(Bloomberg)報道,《Health+》絕非單一功能App,而是一個龐大的AI健康管理平台,目標是為用戶提供一套24小時運作的AI醫生服務。
蘋果計劃將現有健康追蹤App《Health》升級強化為《Health+》,變身成強大的AI健康管理平台。(圖片來源:Apple官網)
這項內部代號為「Project Mulberry」的AI醫生研發計劃,由蘋果健康團隊負責人蘇姆布爾·德賽醫生(Sumbul Desai)領導,營運長傑夫·威廉斯(Jeff Williams)也有高度參與。研發成員除AI工程師外,還有心臟病專家、物理治療師、心理健康專家、營養師、以及睡眠專家等醫學專家,協助訓練AI模型的醫療數據庫。
Project Mulberry的核心概念是,透過Apple Watch、iPhone、AirPods、甚或第三方廠商裝置,收集用戶心跳率、活動量、睡眠品質與其他生理數據,再交由AI代理進行分析,然後主動向用戶提出風險評估與量身定制的健康建議。
蘋果AI醫生具疾病預測能力
例如當AI偵測到用戶心率變化異常、壓力指數升高時,就會提出降低咖啡因攝取或增加運動量的具體建議,並提供與心血管健康相關的教學影片,讓用戶能在小毛病發展成嚴重疾病前進行治療。由此看來,蘋果AI醫生具備疾病預測能力,使健康管理從「被動看病」變成「主動防疾」,讓預防醫學能夠落實於日常生活中,有助減輕公共醫療系統的負擔。
為攝製所需的醫療知識教學影片,Apple已在美國加州奧克蘭附近建立一個製作中心,邀請專科醫生講解營養飲食、心理健康、睡眠質素、以及物理治療等主題,並正在尋找一位具知名度、可信賴度的醫生擔任《Health+》的代言人,以提升用戶的信任感。
假如用戶對AI健康建議或教學影片內容有任何疑問,可以像操作ChatGPT般,用日常語言在對話框輸入提問,以獲取AI代理的即時回覆,讓健康管理成為可以透過對話完成的簡單任務,而非艱深難明的醫療流程。
《Health+》可以透過Apple Watch收集用戶的生理數據,結合專科醫生錄製的教學影片,提供更個人化的醫療建議。(圖片來源:Apple官網)
AI分析情緒、飲食、睡眠習慣
除AI醫療建議與影片外,蘋果更會在《Health+》中加入飲食追蹤功能。它能夠記錄用戶每日飲食內容,追蹤熱量攝取與健康指標變化,然後AI會根據個人飲食習慣與健康數據,提供量身定制的營養建議。這樣可以幫助糖尿病或高血壓患者有效控制飲食。
再者,《Health+》不但可以利用AI分析用戶的睡眠習慣,提供改善睡眠質素的建議,還可讓用戶記錄每日情緒,再透過AI進行長期比較分析。
有產業分析師預測,《Health+》最快將於2026年春季伴隨《iOS 19.4》一起登場。Apple即將在2025年6月10日舉行新一屆WWDC開發者大會,到時有可能會率先預告《Health+》有甚麼新功能,讓用戶提前了解這項可望改變全球醫療生態的AI醫生服務。
未來的智慧醫療模式應是AI與人類醫生協作,為病患提供更聰明、但卻不失人性溫度的醫療服務。(圖片來源:Apple官網)
AI醫生與人類醫師協作會診
不過,人們患病時的感受,表達出來可能會是非常主觀和抽象,讓AI難以明白。譬如說,一位病人告訴AI:「我總覺得身體好像有點怪怪的,有時會頭昏眼花,有時又會透不過氣來。」如此含糊的描述,AI或許無法找到明確的醫療數據來作出準確診斷。
事實上,消費者對AI醫生服務一直存疑。根據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23年發表的調查報告,60%美國受訪者對AI醫生診症表示負面;33%更認為AI醫生不太可行,可能會引致嚴重後果。AI全靠演算法與大型語言模型內的數據進行邏輯推理,根本無法真正理解人類的病患感受。因此,不能完全依賴AI進行問診,人類醫生仍需參與其中,跟病人溝通和互動,藉此建立信任。
由是之故,AI醫生不應取代人類醫生,而是應跟人類醫生一起「會診」:AI提供即時病況分析、風險評估、以及醫療建議,人類醫師則負責判斷AI生成的建議是否可靠,然後從中挑選最有效的治療方案,再向病患詳細解釋,並給予安慰和支持。這樣方可實現既有AI高智能、又有人性溫度的智慧醫療模式。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香港好去處】2025去邊最好玩?etnet為你提供全港最齊盛事活動,所有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