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2025
高古玉賣得滿堂紅?名氣大了,藏品價值自然水漲船高
最近幾年,高古玉炒得熱火朝天,不論真的假的高古玉,只要貨主是收藏圈的名人,或是知名古董商,除非藏品不釋出,一釋出必然賣個滿堂紅。這種現象反映出大部分在拍場競拍拍品的買家,買的不是拍品本身,而是貨主的名氣!
一位台灣知名古董商的高古玉藏品賣了一個滿堂紅之後,據說尋求與他合作的《邀請函》從各方各面如雪片飛來,希望台灣知名古董商答允以他的名義,替他們將高古玉藏品送拍。台灣知名古董商也不是吃素的,當然會收取高昂的服務費。這種以自身名氣搲銀的本事,其他人羨慕不來!
有些人搞收藏只為自娛,有些人為了沽名釣譽,有些人把搞收藏視為一盤生意,默默耕耘,提前部署,先把自己塑造成一名學者、鑑賞家,時機來臨之時便慢慢將藏品釋出。如此苦心經營、精密部署,藏品以高價成交是必然的事!
沐文堂主人關善明先生是一位知名的收藏家和鑑賞家。他除了古董文物知識淵博之外,也是一位謙謙君子,是本地收藏圈的一股清流!大約三十年前我已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看過他的高古玉藏品,他不諱言對部分藏品的真偽心存懷疑,這正正反映出他的不自欺、實事求是的收藏態度!
他的一部分高古玉藏品將會在香港嘉德高古玉「蒼靈神禦-沐文堂珍藏古玉」專場上拍,共計82件。這些藏品曾經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香港藝術館展覽,在高古玉收藏圈可說是眾所周知!
高古玉隱含豐富的文化內涵,是先民智慧的結晶,是一種非常值得收藏的高古文物。但正如一位高古玉行家所講,現代的造假技術已達到「要灰有灰、要沁有沁、要玻璃光有玻璃光」的地步,因此令到高古玉市場一片混亂,新進收藏家卻步。收藏高古玉無疑困難重重,因為要學懂看玉材、古代工藝、沁等等,不具備十年八載的實戰經驗,根本很難融會貫通、辨别真偽!
高古玉市場充斥假貨,令到不少充滿熱誠的新進收藏家不知所措,繼而轉戰拍場,競拍一些系出名門的高古玉拍品。這種但求安心的無奈心態,我是充分理解的!
愚見認為最佳的「老師」並非拍品,也不是博物館藏品,而是出土文物,包括墓葬出土的玉器和文化遺址出土的玉器,例如良渚文化遺址出土的玉琮(粵音唸:松)和紅山文化遺址出土的玉C龍等等!
收筆之前,讓我講一個在本地玉器收藏圈流傳已久的笑話:某一天,一位本地腦科專家走進一間荷李活道的古董店,無意中看到一件五層的良渚文化玉琮,隨即問價,店東開價5,000,000元,腦科專家說開價太貴之後便離開。過了不久,腦科專家再次出現,給店東看一件亦是五層的玉琮,說是在另一間古董店買的,只花了280,000,還不忘揶揄店東的玉器太貴!店東除了苦笑,還是苦笑!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生死教育 | 禮儀師分享對生死的看法,修復遺體同時其實是修復家屬心靈►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