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熱話#港聞#中國#國際動態#政情#專欄#財金點評#開市Good Morning#專訪#滬港通#收息攻略#外匯#加密貨幣#比特幣現貨ETF
2018-12-13

專訪《紐約時報》出版人 論盡傳媒新路向

 

業務篇:愈挫愈勇 訂閱超400萬人

  

  雖然Sulzberger指愈來愈多人寧願看特朗普的Twitter,也不願看傳統媒體的報道,但有趣的是,備受特朗普喜愛的霍士新聞(FOX News),近年收入持續下跌;反之,特朗普恨之入骨的CNN及《紐時》等,業績卻節節向上,《紐時》今年的經營利潤更升至4,140萬美元。

 

 

免費資訊難撐質素

 

  不少分析認為,美國傳媒業績向好,反映了知識分子對特朗普的一種不滿。「這也不完全是總統的功勞」,說罷Sulzberger笑一笑,他指:「如果我們報道少一點(關於他的)東西,總統會否開心一點?一定會。但我們會不會這樣做?肯定不會。我相信作風獨立的新聞媒體,最終會受到讀者尊重。」

 

  更重要的,是《紐時》一早就看穿免費資訊的紕漏,因此於多年前已着手轉型,以電子內容行先,且堅持收費,帶領這個百年老牌轉型的Sulzberger對此感到相當自豪:「我們錄得良好的增長,現時的訂戶總數已超過400萬人,當中有300萬更是電子訂閱,我們是全世界最大的電子訂閱傳媒集團。」據《紐時》第三季業績,訂戶數字按年增8%。

 

  他認為廣告收入雖然重要,但電子訂戶必然是傳媒行業的未來,「在10年前,我們有超過三分之二的收入來自廣告。到了今時今日,訂閱佔收入的比重已遠遠超過三分之二,這解釋了我們的業務比同行更為穩定的原因。可以說,以廣告主導的收入模式,正受到了極大的挑戰,因為電子廣告收入,永遠不能夠支持有質素、深入的新聞工作。」

 

專門跟進各類新聞

 

  Sulzberger另一個工作,就是如何將《紐時》跟市面上的低質素資訊區分出來,「互聯網上的資訊太容易獲得,但其實讀者想要的並非海量的資訊,而是一些可信的來源及報道。我們的記者遍及全球163國家,除了政治,有記者專門跟進全球暖化、科學、商業新聞,也有記者專門跟進大型企業如Apple、Facebook、Uber及Twitter新聞。」

 

 

  例如在11月中,《紐約時報》的一項調查就力數Facebook六宗罪,指fb的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雖然曾宣稱,fb對2016年美國大選結果有影響力是「愚蠢的想法」,但迹象表明,fb一早就知道俄羅斯駭客有搜查與競選活動相關的帳戶。

 

Facebook應過濾不實資訊

 

  如今傳媒面對的問題,統統都是執政者的錯嗎?在網絡世代,免費新聞氾濫,錯誤資訊充斥各大平台、誇張失實的內容農場比嚴謹的深度新聞更能吸引眼球,而且新聞已變成24小時即時報道,傳媒寧可犧牲質素及準確性,也誓死鬥快,真理似乎沒有愈辯愈明,即使是堂堂大報如《紐時》,也曾報道過錯誤訊息。面對如此局面,Sulzberger對社會各界給出不同建議。

 

記者:

 

  「的確有很多記者沒有盡本份,清楚解釋何謂新聞,以及新聞於日常生活中有何角色。記者在肩負公平與準確這兩大原則之餘,也要在報道中列明,例如有幾多人接受了訪問、用了幾多時間做求證工作、共有幾多人處理或編輯過該份報道等,藉此對抗假新聞的指控。」

 

機構

 

  「一些有權力的機構也要負上部分責任,例如學校應教育下一代媒體素養(Media Literacy)媒體素養指的是培養公民具備思辨能力與產生資訊的能力,並可以批判性的角度去解讀各種媒體資訊。」

 

政客:

 

  「不應因為一己短期的政治利益,攻擊媒體的獨立性及貶低傳媒的功用。」

 

讀者

   

  「要忍耐,花時間聆聽與自己取態不符、或令自己不安的事實及觀點。」

 

社交平台

 

  「Google、Facebook等大型科網公司,也要負上責任,過濾不實的資訊及假新聞,也不應協助任何政黨或政客透過不實的方法在網上提升支持度。」

 

沒有相關資料。

延伸閱讀

生財有道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