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灝專訪 | 傳統行業弱樓價未反映,大拐點當頭香港須轉型
政府統計處最新公布的本港11月零售業總銷貨額按年跌7.3%,遠遜市場預期,且是連續9個月負增長;與之相對的,是周遭的「菜鳥」自提點門庭若市。思睿駐香港首席經濟學家洪灝表示,香港面臨的是大級別的周期拐點,香港的傳統生意不再是「獨此一家」,地產業、零售業乃至金融業目前遇到的狀況,房價都並未真正反映,而政府亦恐未意料到。
洪灝認為,本港地產業、零售業乃至金融業目前遇到的狀況,房價都並未真正反映。
香港的房租、地租太貴
放假時外遊,平日裏淘寶——已經成了愈來愈多港人追求「性價比」的生活方式。洪灝直言,淘寶衝擊巨大,香港市面上很多店舖不停易主,很多都不能夠堅持經營超過兩年,「飲食業、餐飲業,甚至一些大品牌都撐不住」,就連過往內地遊客的購物熱點海港城,人流也少了很多,「以前進那些店還要排隊,現在空空如也」。他說,很多港人因為日圓匯率吸引而轉至日本購買奢侈品,而很多內地遊客來港亦是不過夜的一日遊,甚至「特種兵式旅遊(窮遊)」。
他續指,唯一的解釋可能是香港的房租、地租太貴,導致商舖不能夠產生足夠的利潤。而如果未來的通脹超預期,美國聯儲局不能夠如期快速地降息,「你覺得我們這邊的房價應該是多少?絕對不可能是現在這樣的」。
大拐點在頭,不同過往大趨勢小調節
有數據指去年普通話拼音買家斥資1300億元買港樓,涉逾1.1萬伙,雙雙破紀錄,是否意味內地資金流入港樓?洪灝反問,為甚麼是內地居民在買香港1000萬或1500萬元以上的豪宅,香港居民沒有買?「我覺得是一個更耐人尋味的問題」。
他指,以往香港的經濟發展模式是靠房地產、搞金融,現在因為房地產不景氣,要找一個新行業去代替房地產的位置其實挺難。香港1998年、2001年、2008年都曾遇到「挺慘」的情況,但那只是屬於向上大趨勢裏的小周期調節,而眼下面對的是大級別的周期拐點。
「並不是說著眼振興旅遊業是錯了,而是說更大的拖累是房地產和金融⋯⋯所以我們需要一個轉型。」
本港的房地產行業現正經歷不景氣,經濟發展須另覓出路。(Shutterstock)
文化輸出+高科技研發+拓加密貨幣交易
如何轉型?洪灝提出兩個思路,第一是香港文化輸出。他指,中環街市、石板街等老香港的歷史遺跡,都保存得非常好,同時《九龍城寨》、《破地獄》等港產電影叫好又叫座,亦顯示了香港的文化底蘊,「有很多東西可以挖掘的」。
第二是發展高科技研發,例如人形機器人、區塊鏈、生物科技等領域。他指,香港本就有人形機器人的基礎,例如大疆(由香港科技大學畢業生在讀研究生時創辦)本來就有製造機器人的基因;香港作為離岸金融中心,可以做加密貨幣、加密資產的交易,連同區塊鏈技術,可衍生很多機會;還可利用AI程序進行病毒基因配對,快速尋找更好的治療方案等。
他強調,房地產等行業已是落日餘暉,而另外一些行業在冉冉升起,「如果我們都不去捕抓,長期看肯定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