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展望-大破大立】全球示威遍地開花 「金毛雙傑」同陷泥沼
2019年,注定是權威崩壞的一年:示威抗議遍地開花、英國脫歐一拖再拖、美國彈劾議程勢如破竹……當權者或在民眾的聲討中黯然落台,或在反對黨的掣肘下同陷泥沼,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隨著約翰遜帶領下的保守黨12月重奪國會多數,脫歐鬧劇終駛入直路(Shutterstock圖片)
英揆嘗人情冷暖 搞掂脫歐變數仍多
拖沓逾三年的脫歐鬧劇,隨保守黨12月12日終重奪國會多數而駛入直路,有望於明年1月31日前謝幕。在此之前,不單原定2019年3月29日的英國「脫歐」死限,經一延(至4月12日)、再延(至10月31日)、三延(至2020年1月31日);兩位保守黨精英文翠珊、約翰遜更在歐盟和英國下議院倍嘗人情冷暖。
三度攜脫歐協議闖下議院均告鎩羽而歸的文翠珊,5月24日宣布為國家利益,於6月7日辭去保守黨黨魁及離任英國首相。行事乖張的「金毛怪傑」約翰遜其後以66%得票率當選保守黨黨魁並入主唐寧街,儘管漂亮完成「不可能的任務」逼使歐盟重新談判,惟仍未能實踐其10月31日前「不成功,便成仁」的脫歐誓言。
不過,拜工黨就提前大選改變主意以及脫歐黨的神助攻,保守黨於12月12日的提前大選,重奪下議院過半數的365席,較前年大增47席。勝選後的首相約翰遜隨即宣布小幅改組內閣,並擬聖誕節前再將「脫歐」協議提交新上任國會表決。他重申,政府和國會將遵從民意授權,實現在2020年1月31日「Get Brexit Done」的承諾。
最新挑戰則是,隨著約翰遜擬在脫歐協議中加入「禁止延長脫歐過渡期至2020年後」的修訂條款,英國於明年底過渡期後「No deal(貿易協議)」徹底「脫歐」擔憂重燃。
關閉政府到緊急狀態 侵侵為牆拼盡
如同老友約翰遜處處遭工黨(英國大選後,工黨議席僅剩203席)拖後腿,美國總統特朗普自開年起同遭民主黨處處掣肘。面對作風強硬的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和多數優勢,白宮在政府局部停擺中迎來2019年,原因是特朗普堅持的57億美元建造美國與墨西哥之間的邊境牆撥款,遲遲未獲國會通過。
到1月25日,特朗普宣布與國會達成初步協議,向政府短期撥款三周,從而結束長達35天的美國政府局部停擺。到2月15日,參眾兩院再通過3000億美元撥款法案,其中包括13.75億美元建設邊境屏障,以支持政府於9月30日前得以運作。
有關特朗普通俄、通烏的指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istock圖片)
不過,不滿13.75億美元未達個人要求的57億美元建牆費,特朗普同日宣布美國進入緊急狀態,以便在沒有國會批准的情況下為修築美墨邊境牆爭取資金。該緊急狀態令不單引發各州法律訴訟,更上演國會駁回行政令、總統行使否決權等鬧劇。由於《國家緊急狀態法》授權國會每6個月就可進行一次終止「緊急狀態」的投票,參議院9月再投票通過終止「緊急狀態」的決議案。
通烏門黑白難辨 民主黨彈劾動真格
除了就建牆鬥法,有關特朗普通俄、通烏的指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3月,歷時22個月的「通俄門」調查報告揭盅,特別檢察官穆勒的結論為,「本報告並未斷定總統犯罪,但也不能免除他的罪行。」
特朗普全身而退,殊不知9月再因一封匿名舉報信陷入「通烏門」,據「吹哨人」匿名舉報,他7月25日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通電話時,以對烏3.91億美元軍事援助作為籌碼,要求烏克蘭調查連任勁敵、前副總統拜登及其兒子的腐敗指控。
跟「通俄門」慢慢發酵、無疾而終相比,今次眾議院民主黨領袖、議長佩洛西一改思前顧後,於9月24日突然宣布正式啟動對特朗普的彈劾調查;12月10日,民主黨掌控的眾議院司法委員會公布兩項彈劾條款,分別是指控特朗普濫用職權以及妨礙國會調查;12月13日,眾議院司法委員會表決後通過彈劾條款。
眾議院在12月18日全院表決通過彈劾條款,最快於明年1月交參議院展開審訊。
蘇丹、智利、伊拉克 當權者終跪低
2019年可謂示威之年,除了本港6月爆發反修例示威潮,蘇丹、印尼、伊拉克、西班牙、智利、黎巴嫩、法國、捷克、俄羅斯等都接連爆發大型示威。
示威之年始於蘇丹,民眾要求推動經濟改革和總統巴希爾下台的和平示威,隨巴希爾2月宣布國家緊急狀態升級,此後軍方於4月發動政變移除巴希爾的權力,惟6月3日「過渡時期軍事委員會」在首都喀土穆開槍驅散示威者,造成過百人死,隨即引發全國總罷工。最終反對派團體與軍政府達成共識,雙方宣布共享行政和立法機構權利,對「喀土穆大屠殺」等展開司法調查,直到2022年大選。
在拉丁美洲最富裕國家之一的智利,10月因首都聖地牙哥地鐵加價而引發大規模示威,25日更有逾120萬智利人上街示威要求首富出身的總統皮涅拉下台,並將訴求上升至改善公共醫療、教育、退休金等,示威潮更令該國取消舉辦原定11月的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皮涅拉於巨大壓力下,公開向民眾致歉,宣布就軍警鎮壓過激展開獨立調查,並公布一系列社會措施補救。
而伊拉克10月亦爆發反貪污、反失業的示威,安全部隊以實彈及橡膠子彈驅散示威者,造成數百人死亡。國會12月1日接納總理邁赫迪請辭,另有一名警員殺害示威者罪成被判死。
特金相會無實質 平壤聖誕禮引關注
在香港6月爆發反修例風暴前,上半年最吸引媒體的頭條人物可能要屬北韓領袖金正恩。從2月28日美朝河內峰會,到6月30日邀請特朗普歷史性跨越三八軍事分界線踏足北韓,坊間一度戲言今年諾貝爾和平獎將花落兩人。
不過,雙方就朝鮮半島無核化談判空有形式、而無實質,不單「特金會」河內會談以失敗提前告終;金正恩4月發出「最後通牒」,要求美國在年底前提出可接受的談判建議;6月「特金會」板門店會談仍未見突破;10月,北韓談判代表金明吉在瑞典宣布,雙方的去核化談判已經破裂,此後金正恩騎馬登上北韓最高峰白頭山;12月,北韓宣布在西海衛星發射基地成功進行「非常重大的測試」。
北韓再蠢蠢欲動,刺激特朗普上周再擺出高姿態警告金正恩,指北韓必須推行無核化,又說如果北韓向美國擺出敵對態度,金正恩會「失去一切」;隨著聖誕臨近,平壤會否如期向美國送上「聖誕禮物」引人關注。專家就預計,「聖誕禮物」極可能是使用火箭將衛星送上軌道,又或是試射長程導彈。
撰文:俞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