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熱話#港聞#中國#國際動態#政情#專欄#財金點評#開市Good Morning#專訪#滬港通#收息攻略#外匯#加密貨幣#救市#今日焦點股
2018-08-31

【FOCUS】扭轉宿命全力試 齊撐填出個未來

  「國際金融中心」、「Asia's world city」,耳熟能詳的金字招牌,見證香港的歲月如歌,亦隱隱流露疏於衝出舊框架、思考新未來的困局。港樓負擔貴絕全球,後生仔女靠「父幹」、「慈母」上車,但卻是愈上愈細的納米樓時,有無想過將來自己的下一代會面對怎樣的城市和生活?

 

港府「2030+」、團結香港基金、新民黨目前的3個填海方案,以團結香港基金的2200公頃計劃最進取、最敢夢。既然要填海,為甚麼不一次填多些,為我們的未來儲定一個新希望?(團結香港基金報告截圖)

 

  已展開4個月的「土地大辯論」上周日(26日)結束最後一場公眾論壇,惟社會對18個土地供應選項的爭議未止。的而且確,無論填海、回收棕地還是發展粉嶺高球場等,任何選項都非全無代價、亦難皆大歡喜。港府和市民唯有跳出「最大共識」、「溫和方案」、「循序漸進」、「見縫插針」等框框,放膽以逆向思維一博,以史無前例的大填海,一舉為香港奠定未來數十年的土地儲備,徹底扭轉樓市只升不跌的預期,讓未來重新出發。

 

倘續舊思維兜轉 勢耗光僅剩的資本

 

  早在170年前就啟動文咸東填海的香港,如今有四分一已發展地區或7000公頃土地都立於人工造地之上。惟自2004年3月21日「保護維港」行動萬人大遊行以來,似乎愈來愈多人視填海為不可觸碰的禁忌話題,彷彿一填即萬劫不復。

 

  除了對失去海洋、破壞生態的憂慮,普遍的反對聲音均指向填海無論是時間成本還是金錢投入都有「all in」的意味,一旦開始即很難收手,似乎不符港人小心謹慎的個性。

 

  低成本、小阻力、快見效,倘若繼續在如此思維模式中兜兜轉轉,土地供應不會大增只會更緊,手尾不會簡化只會更長。最重要的是,缺少扭轉乾坤的供地方案,香港就只能在見步行步中耗光僅剩的一點資本,最終因人口、房屋、產業、基建齊齊老化而一沉不起,唯有地產霸權屹立不倒。

 

缺乏土地引起的房屋、養老、空氣等種種問題,令香港成為全球最不快樂的地區之一 (團結香港基金報告截圖)

 

  自去年港府「2030+」拋磚引玉地提出東大嶼人工島計劃,團結香港基金、新民黨、民主思路、公共專業聯盟等社會各界均拋出不同填海方案,其中以團結香港基金建議填海2200公頃的「強化東大嶼都會」計劃最為敢夢敢做。

 

盡早啟前期研究規劃 規模可更進取

 

  倘若此相當於半個九龍面積的人工島設想成真,不單將一次過滿足香港未來30年土地需要,並為香港帶來重塑房屋、生活質素、交通及聯繫、舊區發展、行業發展的5大機遇,更將與大灣區構成一小時生活圈。從環保、技術角度看,「強化東大嶼都會」計劃地點水深僅4-8米,亦兼有東邊香港島的天然屏蔽,是可取之處。

 

  相比其他方案或涉及內地水域,或涉及騰籠換鳥,「強化東大嶼都會」計劃更顯「less is more」。與其繼續糾纏「是否非填不可」或「是否需要一次填咁多」,不如盡早啟動前期研究、規劃、公眾諮詢、法定程序等,集思廣益怎麼填、哪先填、填好怎麼用。

 

  稍早,建築師、測量師、規劃師和園境師四大專業學會齊稱土地供應是複雜過程,填海較為可取,即已顯示社會的理性聲音。從此角度看,1000公頃實應屬「最低消費」,參考新加坡2013年「土地資源規劃書」計劃的到2030年前再填海約5200公頃,香港填海亦無妨想得更遠、更進取。

 

為了下一代 填出個未來

 

  就在2017年,香港人點擊最多的Youtube廣東歌《長相廝守》這樣唱--「難道我可以扭轉宿命,重遇你一次;難道故事終結早已注定,沒法制止;其實我不理一切挑戰拼命試,攀險峰千次萬次,沿路滿地布著刺也沒有在意,即使傷過無數次仍會願意。」

 

  願港人扭轉宿命再與天爭,為下一代填出個宜居、璀璨未來!

 

撰文:俞瑾

#填海#土地大辯論#強化東大嶼都會#團結香港基金#填出個未來#土地供應

相關資料 - 

填海

異動股

06919

人瑞人才

4.000

異動股

00673

中國衛生集團

0.700

異動股

00871

中國疏浚環保

0.220

備註︰

報價延遲最少15分鐘,資料更新時間為 24/12/2024 17:59

沒有相關資料。

延伸閱讀

FOCU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回顧24 展望25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