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熱話#港聞#中國#國際動態#政情#專欄#財金點評#開市Good Morning#專訪#滬港通#收息攻略#外匯#加密貨幣#比特幣現貨ETF
2022-05-20

【逆境求存】耀才:成交縮令證券業面臨困境 續靜市擴張升級系統

  在新冠疫情下,各行各業都掙扎求存,加上港股市況疲弱,交投萎縮,科技股監管風暴令各大科技巨頭股價一蹶不振,券商行業首當其衝受影響。隨著傳統的「經紀制」被市場淘汰,在面對行業激烈的競爭下,中小型券商已不可依賴單一的經紀業務。另一方面,市場對線上交易系統的要求愈來愈高,加上監管部門推出新措施,如今年第四季將實施港股實名制,中小型券商為了滿足相關要求,或需投放大量資源以提升配套,亦大大增加營運成本。面對市況疲弱及市場競爭下,本地券商如何作出變革,將考驗其轉危為機的能力。

 

耀才證券行政總裁許繹彬表示,在結業潮下,由其他證券行來耀才開戶客戶數量增長50%以上。


  耀才證券(01428)行政總裁許繹彬接受《經濟通通訊社》訪問時表示,本次香港證券業結業潮主要是中小型證券行,以一通為例,過去5至10年社會不斷變化,但其交易系統一直都沒有進一步改革及發展。他指出,近年網上交易盛行,出現許多新的配套,網上及手機落盤已淘汰傳統電話或經紀落盤,加上他們沒有投放研發,當遇上現時成交萎縮的情況,成本顯著增加。另外,今年尾將推行股票實名制,以及一些新股市場的「新玩法」,都令證券行需要投放資源更改及升級交易系統,加上前景不明朗,因此寧願選擇結業。


市況差及成交萎縮令證券行業面臨困境


  根據港交所數據顯示,今年首季港股日均成交金額按年大跌35%至1465億元,期內,只有17家新股上市,集資額只有149億元,按年大減89%。而4月每日平均成交金額只有1167.1億元,按年跌25.1%,按月跌33.3%。4月證券市場成交金額為2.1萬億元,按年跌29%,按月更銳減47.8%。


  許繹彬指出,新冠疫情爆發後,2020年不論是美股及港股成交及點數都創新高,催生許多「概念」,如未有盈利的科網股、宅文化等,但2021年始終回歸現實,投資者開始重新重視企業盈利能力,加上今年美國突然收水,利息成本增加,令那些企業的生意更為艱辛。他續指,現時恒生指數以科技股及中資股為主,在兩者皆受壓的情況下,恒指反覆向下,令投資意欲減少,驅使成交萎縮,才令證券行業面臨困境。


  許繹彬指出,耀才開業至今27年,上市亦已12年,由第一日至今已經推行網上落盤,系統升級及研發等的成本有限,現時成本主要為伺服器及擴寬落盤渠道等,但如果是一些中小型證券行需重新配置及加強網上系統,研發成本就是百上加斤。


耀才繼續靜市擴張 近期開戶數增長50%以上

 

(資料圖片)


  許繹彬強調,耀才一直奉行「靜市擴張」的策略,吸納更多不同客源,同時升級系統、加強系統網絡、保安及擴寬落盤渠道等,做好準備迎接旺市。他又指,耀才多年來建立好與客戶的信任,在疫情下營商策略不變,依照保持200多位客戶服務員24小時協助客戶,其分行亦是7天營業,14個營業點可媲美中小型銀行,從而令客人對耀才有信心。他續指,耀才在疫市下會繼續增加前線員工人手,以及IT人才,務求可維持優質服務。許繹彬指出,在結業潮下,由其他證券行來耀才開戶的客戶數量比去年同期增長50%以上。


  被問及耀才有否進軍大灣區的計劃,許繹彬指出,許多公司都想到國內發展業務,但需留意其法制有沒有配合,例如現時港資企業若想到內地發展都需尋求合作,如果有一日可在國內百分百全資擁有,耀才一定會拓展國內市場,或在內地新增營業點,惟現時仍需留意中證監的法制改變,強調耀才有密切關注。


重新調低交易徵費及印花稅或可刺激成交


  至於早前港府增加交易徵費及交易印花稅率,許繹彬認為,成交整體有偏靜,當中高頻交易者成本增加,「轉身」都更難,要看準機會才會落手,印花稅增加的確令高頻交易者客戶交易量減少,從而亦令成交萎縮,形成「齒輪效應」,間接令中小型證券行生意減少。他續指,如果相關徵費及稅率可調低,或許可刺激到成交量,從而令證券業前景變得更好。


  對於政府應該如何協助行業,許繹彬認為最重要用得其所,例如資助行業提升電腦系統、強化交易系統及配套等等,以做好準備迎接經濟復甦會更好;若只給予金錢支援,企業用不得其所是沒有意思的。

 

撰文:經濟通記者張煒權

 

沒有相關資料。

延伸閱讀

財經熱話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