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熱話#港聞#中國#國際動態#政情#專欄#財金點評#開市Good Morning#專訪#滬港通#收息攻略#外匯#加密貨幣#比特幣現貨ETF
2021-09-02

港交所:首7月新股集資額增85% 生物科技醫療保健成增長引擎

  港交所(00388)主席史美倫出席港交所生物科技峰會表示,截至今年8月,約有70間市值超過10億美元的醫保公司在港交所上市,是亞洲最大、世界第二大的生物科技籌管中心,自2018年港交所推出《上市規則》第18A章以來,港交所醫療保健公司的數量、IPO資金及行業的總市值增長率均錄得高增長率,她認為未來生物科技和醫療保健將繼續成為地區增長的主要引擎。

 

 

  她續指,自2018年港交所引入新上市制度以來,允許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來港上市,為他們的增長途徑提供資金,港交所已成為在新經濟和生物科技公司方面的領導者,散戶投資者對這些公司的認購反應也很熱烈,為香港市場注入動力。

 

  她表示,年初至今,港交所在全球新股集資額排行第三,今年首7個月新股集資額按年增加85%。

 

歐冠昇:截至8月已有逾50間醫療保健公司申請上市

 

(港交所提供圖片)

 

  港交所行政總裁歐冠昇出席峰會時表示,在後疫情時代,全球投資者重新聚焦對生物科技公司的關注,自2020年1月以來,全球已有逾570億美元投資生物科技公司,而自2018年港交所推出《上市規則》第18A章,歡迎更多醫保企業到港上市,使市場更具多樣化及流動性,塑造了港交所的獨特地位。

 

  他續指,截至今年8月份,已有逾50間醫療保健公司申請上市,當中有20多間尋求在18A章上市的醫療保健公司。他指,港交所被忽視的獨特優勢為,第18A章的發起人只要符合恒生綜合指數的資格就能納入到滬深港通,認為此等進入中國市場的渠道,其他國家市場是不具備的。

 

  他提及對於在香港上市的中國生物科技公司發起人來說,他們能從其他同行的高知名度中受益,亦能接觸國際投資者,而國際投資者亦有望進入中國市場投資相關的生物科技公司,認為在上述的情況中,香港正逐漸成為投資者首選市場,而疫情加強了港交所作為全球生物科技資本中心的重要性,港交所完全可以滿足很多亞洲生物科技公司的資金需求。

 

恒指公司:生物科技公司來港上市有助提升相關指數代表性

 

  恒生指數公司指數策略研究主管趙永輝在港交所生物科技峰會上表示,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數自2019年12月推出以來,總回報已達到45%,現時覆蓋的子類別,包括藥品、生物科技、醫療保健設備,但還有兩個子類別尚未覆蓋,主要是因為它們的規模比較小,預期隨著生物科技公司不斷來港上市,相關的業務種類將會增加,有助提高指數代表性。

 

  他指出,香港在醫療保障方面推出產品存有不確定性,使部分投資者卻步,但預料中國醫療保健市場規模持續擴張,恒生指數公司推出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數,希望能透過該指數讓投資者分散投資,追蹤中國醫療保健業務增長情況。

 

紅杉資本:上市對生物科技企業是一個認可但不是終點

 

  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創始及執行合夥人沈南鵬表示,2015年起內地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進行改革,提升了藥物品質,而港交所2018年推出《上市規則》十八A章,允許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令醫療保健行業的投資在近幾年加快,而首次公開募股(IPO)對於生物科技企業是一個認可,但不是終點。

 

  他認為,生物科技企業要成為出色的公司,需要的時間比其他公司更長,而管理層亦需要有耐性。他指,生物科技企業有巨大的社會價值,惟這些企業的產品需要經過長時間研發,同時不可長遠地為企業帶來現金流,若欠缺足夠的資金支持,生物科技企業難以長久營運。

 

撰文:經濟通採訪組

沒有相關資料。

延伸閱讀

財經熱話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