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示範國企改革 國信證券多重受惠
中央指示深圳成為先行示範區,深圳概念股份自然炒起。考慮到深圳要成為示範區,需要進行大量的金融工作,總部設在深圳的國信證券(深︰002736),自然看高一線。
公司近況:集團上半年增長不俗
今年上半年,受惠於A股回暖,公司投資與交易、經紀及財富管理等主要業務向上,集團收入65.3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速60.9%,純利則為26億元,按年增124.4%,公司盈利增速在內地上市大型券商之中排第三位。
科創板增投行業務
中央推出科創板,深圳作為內地最大的科創城市之一,自然有不少企業到科創板上市,國信證券截至8月中,保薦科創板企業8間,在行業中位列第三,反映公司除了經紀收入外,投行業務亦具備競爭力。
先撇除先行示範區的利好,今年A股仍然相對強勢,加上科創板推出,對一眾券商有利好作用。只要下半年貿易戰以至金融戰沒有惡化,國信證券的基本面相對不錯。
深企改革:深圳國企規模未算大
在中央支持深圳建設示範區的重點之中,開展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意味當地國企改革將進一步加快。實際上,國務院國資委早已提出「雙百行動」,即百間央企子公司及地方國企進行國企改革。在雙百企業中,深圳有深投控、遠致、深糧、深國際及特發5間企業入選。
深國企盈利能力強
去年深圳市國資總量超過3萬億元,淨資產1.2萬億元(見圖一),收入及盈利亦穩步上揚(見圖二)。在全國37個省級機構中,深圳的國資利潤率全國排行第二,僅次於上海,而總資產利潤3.1%、銷售利潤率26%、成本費用利潤率28%等指標,則在全國領先。
不過,深圳的國企雖然在利潤率等表現領先,但由於深圳市發展的歷史較短,因此並未有出現較巨型的國企,按深圳統計局的數據,2016年民企對GDP的貢獻超過六成,包括中國平安(02318)、華為、騰訊控股(00700)20強民營企業已達到三成,外資貢獻兩成,國企則不到一成,不少提升空間。
按全國來看,地方國資總量去年達到100萬億元,深圳佔比不足5%,與排行第一的上海接近20萬億元來看,深圳3萬億的國資總量有明顯差距。
配合產業整合國資
為了與深圳市的發展匹配,深圳國資委在2014年已提出集中發展「一體兩翼」的計劃,「一體」是指基礎產業包括公共事業、基礎設施等,「兩翼」是金融等現代服務業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深圳當地的國企。
按淨資產計,「一體兩翼」的國企佔當地國資的比例由2014年約七成,升至2018年的78.2%,但相對來說「一體」較大,「兩翼」較少,產業結構仍然不平衡。基礎設施公用事業、金融、地產、科技的淨資產分別佔59%、17%、8%及2%(見圖三)。根據當地的計劃,2020年深圳國資在「一體兩翼」的淨資產比例需要達到85%,按照1.1萬億元的淨資產計,意味至少有750億元的深資產需要轉移調整。
背靠母企:深投控料成重量級國企
除了一體兩翼外,深圳國企改革還提出要打造世界500強及千億收入為標準的大型深圳國企,其中資產靠前的深投控、深圳能源、深糧控股、深圳地鐵等(見圖四),較有機會成為當中的標幟。2018年深圳市政府已經同意把深投控改造為科技金融投資控股平台,成為類似淡馬錫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現時,深投控主要持有市屬國有的金融資產,包括證券、保險、擔保、基金、互聯網金融等。
預計注資陸續有來
按照上述目標,深投控需收購或成立銀行、金融租賃、科技保險公司、資產管理公司等。國信證券作為深投控最大的上市平台,預計未來母公司更將大力度支持,包括注資等措施將陸續推出。除了直接注資外,國信證券有望受惠深圳國企證券化。深圳提出「資源資產化、資產資本化、資本證券化」,2020年目標國資資產證券化率達到六成以上。針對資產證券化的做法,2017年國資委已提出「IPO上市一批,整體上市一批」,在2020年每間主業清晰的產業集團至少控股一間上市公司,打造深圳國資系。
資產證券化需投行
以現時3.3萬億元的資產規模計算,從現資產證券化率55%提高到2020年的六成,至少要有1,600億元資產需證券化。作為總部設在深圳、有國企背景的投行,國信證券自然受惠。集團業務本身已經不錯,加上背靠深投控,預計有更多注資機會,且深圳位列示範區,進一步加速國企改革及資產證券化,國信證券多重受惠。該股本周急升後,在高位營造頭肩底的形態,現價對應市帳率(PB)約2.1倍,估值屬歷史較低水平,考慮在突破頸線14.2元入貨,目標看18元,跌穿13元止蝕。
科創板(Sci-Tech Innovation Board, STAR Market)
科創板於去年11月由國家主席習近平公布設立,獨立於現有主板市場,同時在該板塊進行注冊制試點,一方面讓科創企業增加集資渠道,同時亦是內地股市註冊制改革的重要一步。
轉載自《iMONEY智富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