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解便秘、肚瀉都要多食纖維?營養師拆解:只有1款纖維才有效解決兩極腸胃問題
都市人腸胃問題多,而當中便被是最常見腸胃疾病。每逢有關腸胃問題,都會有人說,多吃纖維吧!有讀者留言問,為何便秘有人叫多食纖維、經常肚痾又叫人多食纖維;究竟哪一句才是真的?還是纖維真的有助兩極情況?
相同建議如何適用於兩極相反的胃腸道問題?
要解釋為何纖維可改善兩種相反的腸胃疾病,需要由多個方向解釋:
重點一:由於大部分人都進食不夠纖維
2025年1月衛生署公布的健康行為調查報告顯示,絕大部分港人( 97.0% )都攝取不足世衛建議的400克水果及蔬菜進食量,與之前人口調查結果相若( 97.9% ),並無明顯改善跡象。因此,大部分人的腸胃問題,都可以利用增加纖維即可改善。
重點二:的確有一款纖維可解決這兩款相反腸胃疾病
事實上,的確有一款纖維可同時解決便秘及肚瀉。若果大家仍記得,之前曾經提過,纖維屬於碳水化合物的一種,有分兩大類:非水溶性纖維及水溶性纖維。
而水溶性纖維當中,亦有兩種特定類型,包括黏性纖維及非黏性纖維。對於大部分人來說,當想到水溶性纖維時候,都熟悉黏性纖維的特質,即是遇水混合時候,會成為凝膠狀物質。我們常吃的食物,例如燕麥片及奇亞籽,當遇上水的時候就會發脹形成凝膠狀物質,這就是水溶性纖維的特質。
大量研究指出,當身體攝取不足水溶性纖維,導致多種腸胃疾病。相反,增加水溶性纖維攝取量,有助同時改善各款腸胃問題。
如何紓緩肚瀉?
首先解釋水溶性纖維如何幫助容易肚瀉及腸胃敏感人士。當我們進食食物,尤其是碳水化合物,從胃部經過小腸再進入大腸過程中,當中不被消化食物會慢慢聚結一起,就好像海綿一樣。腸胃敏感容易肚瀉人士,是因為這件「海綿」速度過快,同時亦因為浸得太多水,因而已經飽和了,不可能再給多水。水溶性纖維,尤其是黏性纖維,可增加海綿體積及容量,一來幫助吸收水份,二來由於可導致「海綿」(即糞便)體積變大,從而經過腸道的速度亦減慢。一般情況,稀便只需一兩個小時就就通過大腸然後排出;適量形成的糞便,則需要更長時間,或接近18至24小時,才能通過大腸然後排出。
如何紓緩便秘?
便秘情況剛剛相反,通常搶到來沒有足夠水份去排便;換句話說便秘者的糞便,就像一件乾燥堅硬的「海綿」。
這個時候進食水溶性纖維,同樣增加糞便的體積; 由於水溶性纖維吸收水份力特別高,能將糞便軟化,有滋潤作用,從而讓大腸內壁的肌肉有效將其推往前進,從而排出體外。所以,當你感到有便秘症狀,進食高纖為食物之餘,同時亦需要增加水份攝取量。
注意:水溶性纖維之主要來源是水果、豆類、燕麥及其他澱粉類食物,綠葉菜含量則較少。
Comment
暫無回應